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談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過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三性一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中國華嚴宗的重要觀念。三性,指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遍計所執性謂虛妄的現象;依他起性謂條件和合而成的現象;圓成實性謂無虛妄分別的實相。「三性一際」指無論是虛妄的現象或實相,都是真如本性隨緣而起,真實和虛妄是互相貫通,三性是同一,融通無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三性一際,舉一全收。」
言十妄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說話虛妄不切實際。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喒則道舌剌剌言十妄九,村棒棒呼么喝六。」
繫風捕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物虛妄,沒有根據。如:「這種繫風捕景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作「係風捕景」。
魘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鬼神,作法害人的一種妖術。《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今如此多子,可見魘樣之說不為虛妄的。」
棘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有宋人自請為燕王在棘木上的尖端刻猴,企圖詐騙錢財。右御和治工皆言此為不可能之事,燕王查問,得知此乃騙局,故殺宋人。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用以比喻虛妄或詐騙。元.貢師泰〈寄靜庵上人〉詩:「世事同蕉鹿,人心類棘猴。」
塵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不淨。妄,不實。塵妄指世俗的虛妄。唐.白居易〈題座隅〉詩:「猶恐塵妄起,題此於座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