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紆青拖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上佩帶青、紫色的印綬。比喻地位顯貴。《文選.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序》:「莫不紆青拖紫,服冕乘軒。」也作「紆金拖玉」。
釋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制,新進士必在太學行釋褐禮,脫去布衣而換穿官服。後用來比喻做官或進士的及第授官。《文選.揚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相,或釋褐而傅。」宋.王禹偁〈成武縣作〉詩:「釋褐來成武,初官且自強。」
鬼瞰其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謙受益,滿招損。《文選.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變。《禮記.王制》:「脩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漢.揚雄〈解嘲〉:「五帝垂典,三王傳禮,百世不易。」
亡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逃亡的人。《文選.揚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世事的變化。如:「白雲蒼狗,事變無常,令人難以預料。」《詩經.大序》:「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漢.揚雄〈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彼我易時,未知何如。」
動輒見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方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選舉科目名。漢.揚雄〈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舉非方正。」
川流不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常以典籍為業,未遑仕進之事。時人或譏其太玄靜,將以後名失實。駰擬楊雄〈解嘲〉,作〈達旨〉以荅焉。其辭曰:……今聖上之育斯人也,樸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為仁。壹天下之眾異,齊品類之萬殊。參差同量,坏冶一陶。群生得理,庶績其凝。……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雲浮。
失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權勢。《文選.揚雄.解嘲》:「夕失勢,則為匹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難堪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