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86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亡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改變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張耳嘗亡命游外黃。」《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張敞亡命,坐致朱軒。」
2.逃亡的人。《文選.揚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3.作奸犯科,不顧性命的人。《新唐書.卷一一六.王及善傳》:「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汙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當初員逆倡亂,結了五個亡命,號為五狗。」
亡命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亡在外的人。《周書.卷三七.郭彥傳》:「彥勸以耕稼,禁共遊獵,民皆務本,家有餘糧。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2.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舊唐書.卷一八一.樂彥禎傳》:「從訓又召亡命之徒五百餘輩,出入臥內,號為『子將』。」《舊五代史.卷一一四.周書.世宗本紀一》:「詔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闕下,仍目之為強人。」也稱為「亡命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遣。如:「命人前去」。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如:「命令」、「遵命」、「奉命」、「聽命行事」。
生物生存的機能。如:「生命」、「性命」、「救命」、「命在旦夕」。
先天注定的,非後天所能改變的。如:「命運」、「好命」、「算命」、「紅顏薄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取定。如:「命名」、「命題」。
以為。如:「自命不凡」、「自命風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如:「逃亡」、「流亡」、「亡命之徒」。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嗤。」 02.《群音類選.卷一二.蟠桃記.洞賓問答》:「謾誇他陸地行舟,也何用淩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參考詞語︰馮河暴虎注音︰ㄆ|ㄥˊ ㄏㄜˊ ㄅㄠˋ ㄏㄨˇ漢語拼音︰píng hé bào hǔ釋義︰即「暴虎馮河」。見「暴虎馮河」條。 01.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一折》:「世做的馮河暴虎,赤緊的先要了我這希奇無價物,又生出百計虧圖。」 參考詞語︰暴虎憑河注音︰ㄅㄠˋ ㄏㄨˇ ㄆ|ㄥˊ ㄏㄜˊ漢語拼音︰bào hǔ píng hé釋義︰即「暴虎馮河」。見「暴虎馮河」條。 01.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憑河,誰著你鑽頭就鎖,也怪不的喒故舊情薄...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如報私讎。」(源) 02.清.方苞〈李剛主墓誌銘〉:「倘一旦揚子於朝,以學士或御史中丞徵,子將亡命山海而義不反顧乎?抑猶躊躕不能自決也?」 參考詞語︰義無返顧注音︰|ˋ ㄨˊ ㄈㄢˇ ㄍㄨˋ漢語拼音︰yì wú fǎn gù釋義︰猶「義無反顧」。見「義無反顧」條。 01.宋.張孝祥〈代摠得居士與葉參政書〉:「王、戚、李三將忠勇自力,義無返顧,然發縱指示,必惟其人。」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三七回:「安祖對雄信納頭拜下去道:『孫安祖粗野亡命之徒,久慕員外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實慰平生。』」
暴戾之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酷凶惡的氣質。如:「地痞流氓面帶暴戾之氣,民眾避之唯恐不及。」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亡國的命運。後來「危如累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險。
老當益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後為郡督郵1>,送囚至司命府2>,囚有重罪,援3>哀而縱之,遂亡命北地4>。遇赦,因留牧畜,賓客多歸附者,遂役屬數百家。轉游隴漢5>閒,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因處田牧,至有牛馬羊數千頭,穀數萬斛6>。既而歎曰:「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7>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以班8>昆弟故舊,身衣羊裘皮褲。 〔注解〕 (1) 督郵:職官名。漢置。為郡守佐吏,掌督察糾舉所領縣吏官員違法之事。 (2) 司命府:司命,職官名。新莽置,主掌軍事。 (3) 援:馬援(西元前14∼西元49),字文淵,東漢茂陵人。初依隗囂,後歸光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