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講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解傳授。漢.王充《論衡.謝短》:「夫儒生之業五經也,南面為師,旦夕講授章句,滑習義理,究備於五經可也。」《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說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講解經書義理。《墨子.耕柱》:「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明史.卷一四○.列傳.魏觀》:「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說書,及授諸王經。」
輾轉相除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操作,直至有一邊相減後數字為0時,則可停止此操作,而可得到最大公因數即為另一邊的最後數字。透過上述講解,可了解到輾轉相除法,即為於左右兩邊做相乘相減的動作,因此才有輾轉之名稱由來。(註1) 舉例舉一例子做實際演練,如391與493,將此放於左右兩邊且畫上分隔線後,則開始進行操作,首先將391寫於493的下方,相減後得到102的結果,此時將102與未經處理之391做比較,可知倍數為3時最接近且不超過,因此將102X3=306寫於391下方,相減後得到85之結果,同樣85與102最接近為1倍之關係,因此直接將85書寫於10...
教學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教學法是守舊之教學法,透過教師講述,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之知識,而無自動思考之機會,其形式是講解、說明、灌輸、教訓。其特性是不顧及學生能否吸收,不給予學生討論與思考之機會,希望學生對教師之教導有所接受。2.啟發式教學法:革新的教學法,簡稱啟發法,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自己尋求答案。良好的問答法又稱為啟發式教學法,蘇格拉底稱此為產婆法,蓋以知識概念之獲得必須自動、必須思考,而非勉強注入,史家稱此法為反詰法。啟發法係提供學生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各種資料與資訊以謀求答案之獲得與問題之解決,注重學生之主動參予及問...
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講解學習。《左傳.昭公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
對驢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牛彈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牟子(?∼西元79年),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
巧語花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花言巧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ntion)要求ADHD/ADD兒童集中注意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課程,教室裡除了上課內容與老師的講解外,還有許多引起兒童好奇的刺激,如窗外風景、同學說話的聲音等,正常兒童懂得分辨什麼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並有自我抑制的能力,但ADHD兒童很難忽略其他環境帶來的刺激,並集中注意力,即使不斷地提醒或指責,亦無法改變這樣的現象,所以在老師眼裡,往往是一個非常散漫的小孩。過動 (Hyperactivity)ADHD兒童會不經許可離開座位、蹦蹦跳跳、不停的擺動手和腳、或從不讓手臂和腿閒著等,活動量非常大。在一個需要長時間保持靜態...
妙喻取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解中用巧妙的比喻來說明。如:「深奧的科學原理,在老師的妙喻取譬之下,同學們馬上豁然開朗。」
告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講解、譬喻,使人了解。《北史.卷八一.儒林傳上.張偉傳》:「偉告喻殷勤,曾無慍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