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頑石點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時有一位道生法師,當時《涅槃經》剛傳入中國,接受的人不多,他就到蘇州虎丘山隱居,鑽研佛法。傳說他曾在山中搬了一些石頭,排列整齊後,把這些石頭當作學生,每天不厭其煩地講述《涅槃經》。道生法師因為主張眾生皆可成佛,所以對沒有反應的石頭,依舊滔滔不絕地講解。一段日子後,道生法師問說:「你們覺得我的解釋是否和《涅槃經》的原意契合呢?」石頭們竟然個個都點起頭來了。後來「頑石點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說理透澈,使人心服。
辭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辭的意義。如:「這篇課文的辭義艱深,講解起來較為費力。」
溯流徂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流而上,到達源頭。比喻追根究柢,深求本源。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一.道學》:「其能發明先賢旨意,溯流徂源,論著講解卓然自為一家者。」也作「溯流求源」、「溯流從源」。
一現曇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曇花一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舍利弗,曾央請師父講解佛法給他聽。釋迦牟尼要他仔細聽講,此時會場內還有五千個修道人。釋迦牟尼要開始講道時,這五千人起身離開了,釋迦牟尼看了只跟舍利弗說:「我現在要說的佛法,為世所希有,就如三千年才開一次的曇花般珍貴,你們當信勿疑,因為我是不說虛假言語的。」後來「曇花一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現便迅速消失。
信手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手拈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禪宗史上,德山宣鑒禪師善於用「棒」開釋弟子,臨濟義玄禪師則是精於用「喝」的方式來啟發,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亦合稱為「德山臨濟」。《五燈會元》卷一四記載,大洪報恩禪師在開釋弟子,講解佛法時,提到德山和臨濟禪師。說這兩位禪師說法時,隨手引用各種古例來開示,禪理發揮便能涵括各角落,解說的高明有如聳立千仞的岩壁。讓受啟發的弟子感覺有如在冰河中升起火燄,也有如本已乾枯的樹木重新開滿了花朵。後來「信手拈來」成為一句成語,除用於指隨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費力;亦用以比喻做事時,隨手而為,毫不費力。
教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上用來幫助教師講解說明的輔助工具。如掛圖、儀器、模型等。
信手拈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手拈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禪宗史上,德山宣鑒禪師善於用「棒」開釋弟子,臨濟義玄禪師則是精於用「喝」的方式來啟發,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亦合稱為「德山臨濟」。《五燈會元》卷一四記載,大洪報恩禪師在開釋弟子,講解佛法時,提到德山和臨濟禪師。說這兩位禪師說法時,隨手引用各種古例來開示,禪理發揮便能涵括各角落,解說的高明有如聳立千仞的岩壁。讓受啟發的弟子感覺有如在冰河中升起火燄,也有如本已乾枯的樹木重新開滿了花朵。後來「信手拈來」成為一句成語,除用於指隨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費力;亦用以比喻做事時,隨手而為,毫不費力。
慧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弘明集》等經錄。=思想觀點=慧遠的佛學宗旨,實導源於般若。在他尚未出家時,原本較擅長老莊,後因聽道安講解般若後,豁然開悟。=評價=慧遠生於亂世,卻處於佛法鼎盛時代,在人文薈萃,百家爭鳴的兩晉之際,躬逢其盛。承道安之學風,德行淳至,厲然不群,隱居廬峰三十餘年,率眾行道,昏曉不絕。廬山儼然已成為南方佛教中心,而遙與北方之羅什教團相媲美。在佛學上的建樹,堪與道安並駕齊驅。=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94064.htm
講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解評論。如:「辯論會結束後,請裁判講評。」
聚米為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光武帝親征隗囂,馬援用米堆成山谷的形勢,為帝講解進軍的策略。約似今日的沙盤演練。見《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後用以指分析軍事形勢,運籌帷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