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視覺懸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Eleanor Gibson與R. D. Walk設計的實驗中,他們用強化玻璃做了一個視覺上的懸崖,把小寶寶放在旁邊,觀察小嬰兒會不會本能地迴避,或是毫無顧忌地朝著看起來空無一物的地方爬去。實驗結果發現小嬰兒不會往懸空處爬去,換言之,嬰兒可能已經發展出深度視覺,擁有分辨高低落差的能力,同時也對高低差可能的危險有所認知。
祖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的原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其時乃萬歷二十一年,守宗在衛,要衛人到祖籍討這一項錢糧。」《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如人戶於寄居之地置有墳廬逾二十年者,准入籍出仕,令聲明祖籍迴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瞞、欺騙。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八齣:「則道畫幀兒怎放的個人迴避?做的事瞞神諕鬼。」
喪氣垂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對你最忠心,你居然要趕我們走。既然這樣,你就說說看我們是誰,能說得出來,就是我們已原形畢露了,只好迴避。」那人便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的名字和模樣全敘述了一遍,話還沒說完,五個窮鬼就現形,大跳大叫地說:「你既然這麼了解我們,卻還要趕我們走。我們是在磨練你的心智,讓你成就大業,萬世流芳,你居然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天底下還有誰最了解你?雖然你要趕走我們,但我們仍然不忍心離開你。」那人聽了感到十分無奈,只好向窮鬼們說聲謝謝,把柳車草船燒了,請他們上座。韓愈用這篇文章比喻自己的命運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窮纏身,並用「垂頭喪氣」來表示自己無法趕走窮鬼...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穎過人,據說7歲能做詩、26歲考取進士,有「東寧才子」之稱。因為目賭官場腐敗,藉口辭官返臺(官員須迴避本籍),以教育為職志投入各書院講課。(註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光緒20年(1894)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確定割讓與日本,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抱憾遺民丘逢甲從...
團體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數要適中,不宜太多或太少4. 參與成員包含各有關單位或團體,包含受影響者、未來執行單位等等。5. 迴避制度,應自行避免有利害關係人,以免引起紛爭。6. 須有一套程序與規範,以利團體的流程進行順暢7. 流程作業需有專業分工8. 參與成員需先熟讀相關資料,進入團體討論狀況9. 會議領導人須有包容大家意見的能力,以及歸納能力 負面作用1. 團體迷思(groupthink):當團體內部意見一致,將會導致少數人的意見受影響,產生大家皆傾向於同一個面向,而引發團體迷思。2. 團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顧名思...
直道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公正無私的態度處事。《論語.衛靈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隋書.卷六二.梁毗傳》:「毗既出憲司,復典京邑,直道而行,無所迴避。」
避而不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意迴避、隱藏而不說。如:「對於記者的詢問,他一概避而不談。」
人格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人的同理心,甚與他人相處時會利用他人。 C群人格疾患主要特徵為表現出焦慮與害怕行為。又可分為:1.迴避型:對人際關係過度敏感,因此逃避社會關係,也害怕被羞辱拒絕。2.依賴型:極度依賴他人,害怕分離、被遺棄,在獨處時感到不舒服,且個性幼稚。3.強迫型:個性固執,言行、處事僵化;有完美主義,高標準、吝嗇。(註1.2.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人格、人格疾患英文關鍵字:Personality Disorders 參考資料註1.變態心理學/Ronald J. Comer原著;林美吟譯(二版) 台北市:心理出版 p.569~613...
刎頸至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賤的門客高升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