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99 ms
共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脫殼金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夜襲孫堅軍營,孫堅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才知中計,孫堅早已脫身逃走。
|
後現代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的延續和發展。主流學術界曾經不區分「現代」和「後現代」兩個概念,但由於二戰之後文學發展的特徵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現代主義」所能涵蓋的範圍,因此將後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並舉。 後現代文學特徵和通常意義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後現代主義文學既不是指稱一個具體的作家或批評家的群體,也不存在被廣泛認同的綱領和宣言。不僅如此,後現代文化是一種沒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寬容各種不同的標準,主張「持續開發各種差異並為維護差異性的聲譽而努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後現代主義文學內部分支...
|
古印度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位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現在的拉合爾市南邊的哈拉巴,皆是代表印度河文明的兩大城市,其規模壯麗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的遺跡。這兩個城市從成立到崩解的年代雖尚未被確認,但推測約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就有人類在此定居,西元前兩千六百年前時就產生了一規畫而建設的都市,西元前兩千年進入全盛發展期,最後在西元前一千八百年時急速的衰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古印度文明Keyword:Ancient Indian civilization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界七大古文明(初版)。新北市:華威國際。P.102-110黃碧君 譯(2...
|
長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已經不使用簧片,而是在管身側面打開一個“吹口”,更接近於今天的長笛,但是橫笛在十七世紀前的地位卻是遠遠在豎笛之下,十七世紀後,橫笛的優點才漸漸地被肯定,成為樂隊中穩固的成員。而尖頭笛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自身的發展有限,在橫笛日趨流行的時期,尖頭笛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現在只有在古老的樂曲和博物館中才能找到了。橫笛不同於尖頭笛的沒落,橫笛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種種改進。音孔和音鍵的數量慢慢地增加到現代長笛的標準,並且設計出了分節的笛身——這種新的設計使得調音變得更容易。長笛必須的機械結構也得到逐步的增加,結構與今天的長笛已經...
|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盔甲,拿紅旗,使用紅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團火球;右軍的士兵則一律穿黑衣、黑盔甲,拿黑旗,使用黑色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一片烏黑。天剛亮,吳國軍隊已近晉營,吳王親自擂起戰鼓,三軍也跟著吶喊,聲音響徹天地。晉國國君見到這樣盛大的軍容,嚇得趕緊派人議和,尊吳王為霸主,這件事才告結束。後來「如火如荼」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軍容的「望之如荼」、「望之如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容壯盛浩大,也用來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
|
儼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似。如:「遠遠看去,瀑布儼如一條白練,懸掛於山間。」
|
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見到。《紅樓夢》第五七回:「你又來尋我,倘被人看見,豈不又生口舌。」《老殘遊記》第二回:「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裡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
|
遠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遠的眺望。《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
|
方面大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富貴的相貌。《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帝王之興,自有天命,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我終日侍側,不能害也。」《儒林外史》第四回:「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
|
遙遙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遠相望。《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大家佔著一塊地面,作遙遙相對之勢。」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