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弇驍勇異常,仍然帶傷出陣,亳不氣餒。  後來,這事被劉秀知道了,乃親自帶兵前來增援。  當時,耿弇的部下就建議他說:張步兵力很強,士氣高張,不如暫時退守療傷,待主上的援兵到來,再行出擊。可是耿弇卻說:「我們應該殺牛備酒,隆重接待主上,怎能把沒有殲滅的敵人留給他來傷腦筋呢!」說罷,於是又立即發兵攻打張步,終於把張步打的大敗而逃。  不久,劉秀抵達臨淄,乃大事犒賞,並對耿弇說:「從前,韓信攻破歷下(地名,今山東歷城縣治西,城在歷山下,故名。)漢的帝業有了基礎,如今你攻破祝阿(或作祝柯,地名。今山東長清縣東北。),天下的大事可...
黃袍加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袍」是指黃色的袍子,古時官員與人民都可以穿著。隋代以後,皇帝經常穿著黃袍。唐高祖時,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著,黃袍就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黃袍加身」就是身上穿了黃袍,也就是被擁立為皇帝的意思,典故出自《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五代時,趙匡胤為後周太尉,奉命帶兵抵抗外族的入侵。當軍隊駐紮在陳橋鎮時,部下們拿出一件黃袍,為趙匡胤穿上,並且擁戴他為帝王,成為宋代皇帝,開始了宋朝的歷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袍加身」,用來指被擁戴為皇帝。在另外一篇《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列傳.鎮王竑》中,鎮王竑也同樣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帶至州治,被「黃袍加身」,用的就是擁立為王的意思。《水滸後傳》第一回:「黃袍加身御海宇...
另眼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另眼看承注音︰ㄌ|ㄥˋ |ㄢˇ ㄎㄢˋ ㄔㄥˊ漢語拼音︰lìng yǎn kàn chéng釋義︰即「另眼相看」。見「另眼相看」條。 01.《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去年出征,撥在老爺部下,因見我勇力過人,留我帳前親隨,另眼看承。」 參考詞語︰另眼相待注音︰ㄌ|ㄥˋ |ㄢˇ ㄒ|ㄤ ㄉㄞˋ漢語拼音︰lìng yǎn xiāng dài釋義︰即「另眼相看」。見「另眼相看」條。 01.《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劉翁劉嫗見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顧他。」 02.《紅樓夢.第七回》:「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有祖宗時,都另眼相待,如今誰肯難為他?」...
赤手空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為禽。」是說春秋吳人專諸效命於公子光,他將匕首藏在魚肚裡,藉口送魚趁機刺殺了吳王僚,隨即被吳王僚的部下給殺死。說明即使是專諸這麼有能力的人,如果手上沒有任何東西,也免不了被捉的命運。事實上,「赤手」就是「空拳」,合義併用成「赤手空拳」一語,用來指手中空無一物。如《西遊記》第二回:「足下踏一對烏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門外叫哩。」亦用於形容沒有一點憑藉,如:「赤手空拳闖事業。」
合浦珠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吳.謝承《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八四.寶玉部下.珠》引)孟嘗1>為合浦2>太守3>。郡境舊採珠,以易4>米食。先時二千石5>貪穢6>,使民採珠,積以自入7>。珠忽徙去8>,合浦無珠,餓死者盈路9>。孟嘗行化10>,一年之間,去珠復還。 〔注解〕 (1) 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人。策孝廉,舉茂才。任徐縣令,遷合浦太守。後因病去官,隱處窮澤,身自耕佣。桓帝時屢被荐舉,終不用。 (2) 合浦:漢代郡名。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西北,瀕廉江東岸,南臨東京灣,沿海古產珠。 (3) 太守:職官名。秦設郡守,管理一郡政事,秩二千石。漢景帝時更名太守。 (4) 易:交換。 (5) 二千石:漢代內自...
東食西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女子因利之所趨,同時嫁與兩家,而東家食、西家宿的故事。見《藝文類聚.卷四○.禮部下》引《風俗通》。後用以比喻貪得無厭的人,企圖兼有兩利。《聊齋志異.卷一一.黃英》:「黃英笑曰:『東食西宿,廉者當不如是。』馬亦自笑,無以對,遂復合居如初。」也作「東家食西家宿」。
尋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輕易。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須知呂布英豪將,怎肯尋常折半籌。」《孤本元明雜劇.齊天大聖.第二折》:「二郎部下為神帥,誰敢尋常起戰爭!」
及時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能救人急難的人。宋.葉庭珪《海錄碎事.卷一二.臣職部下.賙急門》:「薛允恭,能賙人之急,人號『及時雨』。」《水滸傳》第一八回:「那押司姓宋名江,……每每排難解紛,只是賙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村輟耕錄.卷八.寫山水訣》。 (2) 孝恪:郭孝恪,唐許州陽翟人,生卒年不詳。原為隋末義軍瓦崗李密部下,後降唐軍。 (3) 太宗:唐太宗(西元599∼649),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聰明英武,兼通文學。隋末,輔佐高祖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後,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後廟號太宗。 (4) 世充:王世充(?∼西元621),字行滿,隋新豐人。隋末廢皇泰主,自即帝位,建國號鄭,後以洛陽城降唐。唐徙王世充於蜀地。臨行時為仇人所殺。 (5) 日踧月迫:一...
髂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腰部下面、腹部兩側的骨骼。左右各一,上緣略呈弓形,下緣與恥骨、坐骨相連而成髖骨。也稱為「腸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