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見「並駕齊驅」條。 01.宋.王安石〈上邵學士書〉:「則韓、李、蔣、邵之名,各齊驅並驟,與此金石之刻不朽矣。」 參考詞語︰並驅齊駕注音︰ㄅ|ㄥˋ ㄑㄩ ㄑ|ˊ ㄐ|ㄚˋ漢語拼音︰bìng qū qí jià釋義︰猶「並駕齊驅」。見「並駕齊驅」條。 01.元.貢師泰〈知學齋記〉:「苦心刻意作為文章,雖能並驅齊駕於揚、馬、韓、歐之間,果為知學哉!」
義不容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岑文本〈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據《唐文拾遺.卷一五》引)夫顯微闡幽1>,義不容辭。功高德盛,資篆籀2>之鋪揚;聲飛實騰,載金石以不朽,是以定獻忠穆,漢室之良佐也。 〔注解〕 (1) 顯微闡幽:顯示細微的事物,說明隱微的道理,使之顯見著明。 (2) 篆籀:篆文和籀文,此處借指文字。
異曲同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洪适《盤洲文集.卷五七.答張縣尉狀》:「鼓琴有山水意,未易知音;擲地作金石聲,自應擊節。某官沉酣《七略》鑽厲三餘。異曲同工,已有飄飄之氣;博聞強識,必成灼灼之名。」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 (3) 曹:群眾。 (4) 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5) 眾口鑠金: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見「眾口鑠金」。 (6) 害金:害民之金,此處指所鑄之鐘。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以待4>戎,不能濟河5>。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6>,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 〔注解〕 (1) 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2)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微:無。 (3)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4) 待:接納。 (5) 濟河:渡河。 (6) 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 (7) 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鍥而不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鍥,鏤刻。舍,捨棄、停止。鍥而不舍指不斷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努力不懈,堅持到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晉書.卷八二.虞溥傳》:「鍥而不舍,金石可虧。」也作「鍥而不捨」。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鐫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比喻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晉書.卷七○.甘卓傳》:「遡流之眾,勢不自救,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亦可比喻事情極容易做到。如:「對他來講,解決這種問題根本就是摧枯拉朽的事。」也作「拉朽摧枯」、「摧枯折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拋投、丟扔。如:「投擲」、「擲鐵餅」。《晉書.卷五六.孫楚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
立竿見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魏伯陽《參同契.如審遭逢章》五行相克,更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稟與,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審專不泄,得為成道。立竿見影1>,呼谷傳響2>。豈不靈哉! 〔注解〕 (1) 立竿見影:古代以竹竿豎立於陽光下,測量日影以定節氣。此指一立竿,即見影。比喻迅速收效。 (2) 呼谷傳響:在山谷中呼喊,聲響可立即傳播開來。比喻迅速收效。
三思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人穿錦帛,馬廄裡的馬都只餵食草料而不餵食粟米,至於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講求實用,而沒有名貴的金石玉器。人們稱其廉潔且忠誠,卒諡文。 (2) 三思:考慮多次。此「三」未必實指。 (3) 子:即孔子(西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再:思考兩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