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6.7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繫在腰帶上的一種裝飾品。如:「玉佩」。《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也作「珮」。
白頭偕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頭」,白色的頭髮。語出古辭〈白頭吟〉二首之一。「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語出《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白頭偕老」形容夫妻恩愛到老。 △「百年到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踢。如:「蹴踘」、「蹴毬」。《晉書.卷六二.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松柏後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後比喻君子處亂世或逆境時,仍能守正不苟,不變其節操。唐.于兢〈瑯琊忠懿王德政碑〉:「惟公益堅尊獎,慎守規程,松柏後凋,風雲如晦。」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廉恥》:「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帶有繩子的箭射獵。《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將翱將翔,弋鳧與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狗叫稱為「吠」。如:「蜀犬吠日」、「狂吠」。《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漢.王符《潛夫論.賢難》:「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公孫丑上》1>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五.丹霞天然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一.神鼎洪諲禪師》。〔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五.丹霞天然禪師》訪龐居士,見女子靈照洗菜次,師曰:「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籃,歛手而立。師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明。如:「昌明」。《玉篇.日部》:「昌,明也。」《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王安石<讀孟嘗君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依形式分類 明引凡在語文中,明白告知讀者所引的話出自何處,稱為明引。其中,又分為全引、略引兩類。1.全引凡是明引一句或數句,文字不加刪改的,稱為全引。如: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陸放翁有一聯詩句:『傳呼快馬迎新月,卻上輕輿趁晚涼』;這是做地方官的風流。我在康橋時雖沒馬騎,沒轎子坐,卻也有我的風流。」2.略引凡是明引一句或數句,文字加以刪改的,稱為略引。如:蔣中正<弘揚孔孟學說與復興中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喘氣聲或動物的叫聲。宋.蘇軾〈江上值雪〉詩:「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擊千夫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灤陽消夏錄五》:「其一往來窗外,氣咻咻然,至雞鳴乃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