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當、應該。唐.白居易〈遊藍田山卜居〉詩:「本性便山寺,應旁悟真。」《老殘遊記》第一○回:「你既明白這個道理,應知道好即是壞,壞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個道理。」
麾之即去,招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麾,揮動。全句指斥退我,我就離去;招喚我,我還要來。宋.辛棄疾〈沁園春.杯汝來前〉詞:「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8-22m,出身時6-6.5m。體重30-80噸,出生重量約2噸。 體型龐大,背部為灰褐色,側邊為白色,頭部下顎顏色不對稱,右面為白色,左面為灰黑色。背鰭小,位於身體後四分之一處,喉腹摺數量為56-100條。 主食為小型魚類、烏賊、磷蝦等。
閻羅王面前沒放回的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貪心的人,不會放棄到手的財物。《水滸傳》第二一回:「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喫腥?閻羅王面前沒放回的鬼!」
陀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的果位之一。為聲聞乘初果。證得陀洹的人必不再投生三惡道,並且決定將會解脫輪迴。陀洹可分陀洹向和陀洹果。陀洹向是指已入聖道,但還未達陀洹果的境界。《大智度論》卷三:「彌勒佛隨眾心,為說種種法,有人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陀洹。」也作「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也應該。如:「就算你有事不能來,也知會一聲啊!」
2.曾經。《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昨夜也告過公公得知,丈夫無端賣我,我自去對爹娘說知。」
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互依賴,才能發揮功能。《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夫天之與帝、帝之與人,猶頭之與足,相而行也。」
殺人見血,救人救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做事要澈底。《水滸傳》第六二回:「常言道:『殺人見血,救人救徹。』既然有一千兩金子在此,我和你替他上下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必然。《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我兩人,下半世也夠吃用了,只管做這沒天理的勾當,終不是個好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鬍鬚和眉毛。《漢書.卷六六.蔡義傳》:「義為丞相時,年八十餘,短小無眉,貌似老嫗,行步俛僂,常兩吏扶夾,迺能行。」也作「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