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uculus sparverioides
體長約40公分。成鳥體上褐灰色,上胸灰褐色,以下為灰白色夾雜褐四橫紋,尾暗褐色有5道深色橫紋,翼暗褐色有淡色橫紋。喙暗褐色,下喙基部墨綠色。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及南部,包括印度、中南半島、印尼及台灣。較北方的族群具遷徙性,在雲南以及海南島一帶為留鳥。海拔一般低於2,000公尺。
習性隱密,不容易觀察,但是其叫聲卻是常常可以在森林之中聽到,鳴叫聲特殊容易辨認,先低啼,然後越叫音調越高,而且越唱越快,為宏亮而持續不斷的哀鳴長啼;鳴叫時,尾部跟著向下擺動,叫聲愈高時,頭抬得愈高。常常徹夜啼叫,叫聲迴盪在整個山谷。每年4~7月為繁殖期。是托卵性鳥類,飛翔時看似中型鷲科猛禽,在繁殖期,會像鷲一樣在森林上盤旋,讓孵卵中的鳥以為猛禽來襲而棄巢藏匿,此時鵑就會將卵產下,由寄主代為孵化而養育雛鳥。
鳥綱(Class Aves)
鵑形目 (Order Cuculiformes)
杜鵑科(Family Cuculidae)
鼻鷂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相貌貪狠醜惡。
松雀(台灣特有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25至36cm,雄鳥體型明顯較小。頭頂鼠灰色。雄鳥眼橙黃色,老成轉為橙紅色,臉頰灰色;雌鳥眼黃色,臉頰褐色。蠟膜黃綠色,嘴喙甚短。背面深褐色,近頭部處較灰。腹面白色,喉白,有一道明顯的黑褐色喉央線,胸部中央為褐色縱紋,胸兩側於年輕時為褐色縱斑,隨成長逐漸成為橫斑,老成鳥呈整片的紅褐色斑塊,尤其常見於雄鳥。腹部及脛羽密布褐色橫紋,兩處橫紋間距等寬。尾羽褐色,有四道深色橫帶,但最外側尾羽的橫帶較多,尾下覆羽白色。裸腳,腳黃色,腳與趾皆纖細,中趾特長。
架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架學習理論」又名「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或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係維高斯基(Vygotsky)人類發展理論中所謂的近側發展區(ZPD,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中的學習活動時,能夠為兒童建構最佳的學習架。其中「近側發展區(ZPD)」指的是,個體獨自解決問題所反應出的實際發展程度,與其經由成人從旁輔助或與有能力的同儕合作解決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鳥綱鷲目的猛禽。雙翅寬廣強勁,眼睛大而銳利,可在空中盤旋並準確測出獵物的位置。利爪和勾嘴是牠們最厲害的武器。生活領域廣闊,在凍原、草原、湖泊、沼澤沼澤和沙漠等不同生態環境中,皆見其蹤跡。如隼、老、灰面鷲等。如:「生態環境的破壞、人類的捕殺已經使獵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科。頭黑,背蒼灰,腹灰白並有暗灰色橫斑。以野兔、野鼠、鶉類為食。幼鳥經馴養可供狩獵,在西伯利亞與中國東北地區繁殖,冬季遷徒至南方。
2.比喻酷吏。《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是時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
花尾羽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oniistius zonatus (Cuvier, 1830)
體長橢圓型,側扁;口小端位;體黃褐色;體側具9條由前向後斜走之褐色帶;各鰭淺黃色;尾鰭具白斑點;體長可達45公分。
南日本、中國、台灣。
棲息於沿岸礁石區的肉食性魚類。
以手釣漁獲,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羽鯛科(Family Cheilodactyl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鴟鴞目。體大如鳩,褐色,晝伏夜出,捕食蚊蟻。也稱為「蚊母鳥」。
普通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primulgus indicus
體長28~32公分。背部有許多深色蠹斑及條紋,有似枯葉般的偽裝效果。體色大致為灰褐色,肩羽灰色;喉部黑褐色,下喉部兩側有白色斑塊。本種與長尾夜(Large-tailed Nightjar, Caprimulgus macrurus)相似,但體型略小,頭頂較黑,背部蠹斑較深;耳羽與喉部較不明顯且顏色較深,下喉部白斑較小,沒有暗鏽色的頸圈,胸部顏色較深,肩羽顏色對比不明顯且滿布黑、黃、白色的蠹斑,白至淡黃色的翼帶較不明顯。飛行時,飛羽與尾羽的白斑比長尾夜小。雌雄外形略有差異:雄鳥的初級飛羽與外側尾羽末端有白斑;雌鳥飛羽的斑點偏淡黃色且範圍較小,且沒有明顯的尾羽白斑,外側尾羽末端為褐黃色。亞成鳥...
共5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及南部。於西伯利亞、日本、韓國繁殖,冬季遷移至印尼爪哇附近島嶼、蘇拉維西度冬。少部分為留鳥族群。
棲息於稀疏的常綠闊葉林、針葉樹林或次生林,偶爾出現於開闊地或花園,分布海拔至2,135公尺。雄鳥防禦領域的叫聲是急促的“tuctuctuctu…”,3~4秒內可再可重複達16次,短暫停歇後又重複單調的叫聲;另有一叫聲為快速且低沈的 “quor-qour-quor”,可能為母鳥的叫聲。繁殖期3~8月,每窩可產1~2顆乳白色的卵,上有大理石紋及灰褐色、暗灰色及稻色的斑點。
鳥綱(Class Aves)
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科(Family Caprimulgidae)
南鷂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武帝時,博陵安平人崔洪以嚴厲剛直見稱於世,為御史時朝中群臣均忌憚之。時人編歌謠稱之「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見《晉書.卷四五.列傳.崔洪》。後比喻嚴峻剛直的人。如:「他在司法官任內,剛正不阿,所以同僚稱他為『南鷂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