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96 ms
共 8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變故。《後漢書.卷七○.荀彧傳》:「今若一處被侵,必謂以次見奪,人心易動,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水滸傳》第一○九回:「大王,事不宜遲,請大王速卸下袍服,急投東川去。恐城中見了生變。」
|
元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事物的本源。唐.李咸用〈大雪歌〉:「暫反元元歸太素。歸太素,不知歸得人心否?」
|
黑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心地陰險狠毒。[例]這個奸商真是黑心,竟然在食品中摻放危害健康的色素。
|
鈞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天之一,指天的中央。語出《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中央曰鈞天,其星亢氐。」後亦泛指天空。《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
變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
動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打架或發動戰爭。如:「大家都是舊識,彼此誠心溝通即可,就別動干戈了。」《三國演義》第一○回:「賈詡曰:『目今人心未寧,頻動干戈,深為不便。』」《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合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
|
象徵架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賦予組織象徵與符號的意義。 內容說明當個人成員服膺此種文化時,組織之各種象徵即形成個人意義而深入人心。換言之,個體在組織中之付出已不僅是工作而已,尚有更深層之意義(如對有教無類理念之堅持)。如此可以激發組織成員產生認同的文化與信念,共同為組織目標之達成而努力。有趣的是,偏重象徵架構的領導者有時扮演宗教先知或是詩人的角色,運用描述、詮釋、隱喻、乃至引申各種組織象徵之方法,以協助成員建構組織文化與論述願景。基本上,偏重象徵架構的領導者往往扮演建構者與觸媒者的角色。與其關係極為密切的領導理論包括象徵領導、轉型領導、道德領導...
|
念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五力之一。一種佛教的修行方法──正念。因為正念有滅煩惱、證解脫的作用,故稱為「念力」。[例]人心要正,念力自生,邪魔難侵。
|
八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世間能煽動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摩訶止觀.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風惡覺所不能入。」
|
毒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存於人心的貪欲妄想。唐.王維〈過香積寺〉詩:「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