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87.72 ms
共 9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深計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
嫉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妒忌而怨恨。如:「他的心胸狹小,總會嫉恨能力超過自己的人。」
|
敢作敢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膽做事,無所顧忌。《隋唐演義》第六九回:「凡諸音樂,一習便能,敢作敢為,并不知宮中忌憚。」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而誠齋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為之色,頤指氣使,似乎無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
|
痛減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以僕遑遑於其中,能上聞而下達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愛不相忌者又加少,內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 〔注解〕
(1) 無所取資:沒有地方取得生活費用。指沒有收入。資,費用。
|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
政令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所發布的命令不統一,形容政務混亂。《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晉書.卷七○.應詹傳》:「時政令不一,諸蠻怨望,並謀背叛。」
|
萬乘之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陛下既不以萬乘之尊自尊,則在下小臣,得以無忌憚也。」
|
雙鵰一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發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冀昵近之,以學彈射。其弟處羅侯號突利設,尤得眾心,為攝圖所忌,密託心腹,陰與晟盟。晟與之游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還,拜奉車都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
(2) 鵰:動物名。鳥綱鷹科鷹形目猛禽類。嘴呈鉤狀,羽毛褐色,腳被羽毛直達趾間。視力極強,以捕食小動物為生。或稱為「鷲」、「老鵰」。
(3) 晟:長孫晟(西元552∼609),字季晟,河南洛陽人。先仕後周,後周亡,仕隋,為隋文帝所賞識。
(4) 相玃:互相爭奪。玃,音ㄐㄩㄝˊ,大母猴,此處通作「攫」,指鳥獸用爪捕取獵物。〔參考資料〕...
|
無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猜忌、嫌疑。《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晉.陶淵明〈與子儼等書〉:「鮑叔、管仲,分財無猜。」
|
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足被束縛而不良於行,比喻有所顧忌而停止不前進。《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奈奉陽君妒才嫉能,是以遊士裹足而不進,卷口不言。」也作「裹足不前」。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