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穠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花開繁盛。後為公主的代稱。參見「襛華」條。《文苑英華.卷四○三.唐.蘇頲.授裴君士太子少詹事制》:「外以凝正,中惟雅實,地稱垂棘之寶,門降穠華之貴。」
無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所適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晉獻公愛寵妾驪姬,立她為夫人。後來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設計陷害太子申生,和兩位公子重耳與夷吾。驪姬先慫恿獻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齊和她妹妹與獻公生的兒子卓子留在身邊。又派士蒍去築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驪姬離間獻公父子的陰謀,所以城築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獻公控告士蒍辦事不力。士蒍為自己辯解道:「臣聽說:『如果沒有喪事卻悲傷,憂愁必然接著到來;沒有兵患卻築城,必會被敵人據守。』既然會被敵人據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擔任官職而不服從君命,是不敬;把敵人可以據守的城...
悅目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賞心悅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賞心悅目」係由「賞心」及「悅目」二語組合而成。 「賞心」見於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并序〉。謝靈運(西元385∼433),是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在〈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的序中,謝靈運提到建安末年時,他在鄴下與文人交遊飲宴的情形。謝靈運認為:美好的時光、宜人的景色、愉悅的心情、歡樂的事情,這四種世間樂事一向最難同時具備,但是能和許多優秀的文人一...
上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子的父親。《新唐書.卷六.肅宗本紀》:「裴冕等請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靈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唐.顏真卿〈皇帝即位賀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踐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號曰上皇天帝。」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無可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可奈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可奈何」這句成語指的是毫無辦法或沒有辦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末期,秦國勢力強盛,不斷出兵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當時燕國是一個地處東北方的弱小國家,最初,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為人質,在秦國,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國後,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便經人介紹認識了荊軻,請他作刺客,到秦國刺殺秦王。由於荊軻遲遲不出發,太子丹便催他趕快上路,荊軻說:「就算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解甲倒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鬥。《隋書.卷五九.煬三子傳.元德太子昭傳》:「若王師一臨,舊章暫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葉散。」也作「解甲投戈」。
三夫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人成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
未知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所適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晉獻公愛寵妾驪姬,立她為夫人。後來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設計陷害太子申生,和兩位公子重耳與夷吾。驪姬先慫恿獻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齊和她妹妹與獻公生的兒子卓子留在身邊。又派士蒍去築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驪姬離間獻公父子的陰謀,所以城築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獻公控告士蒍辦事不力。士蒍為自己辯解道:「臣聽說:『如果沒有喪事卻悲傷,憂愁必然接著到來;沒有兵患卻築城,必會被敵人據守。』既然會被敵人據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擔任官職而不服從君命,是不敬;把敵人可以據守的城...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