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羽狀複葉,秋天開淡黃色花,實似豇豆。《爾雅.釋草》:「薢茩芵光」,二者常混淆。《本草綱目》有「決」。故應是「決」之古稱。也作「芵光」、「芵茪」。參見「決」條。
尼加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多尼加共和國《美倫格舞》(Merengue)的地方版本,有四種基本舞步:Dominicana、La Bota、Santo Domingo Circulo和Marcando,此舞並無垂頭彎腰的步伐;1946年左右,轉變為一種美國社交舞,被形容為快活而有民間藝術風味。舞蹈分成兩段,十六小節的2/4拍和十六小節的5/8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是清代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的哲學用語,意指缺乏真實感受的認識或知識。
  儒學傳統認為,真實之知並不是單純的感官經驗,而是一種有實在感受的知識,也就是經過深刻思辨,而賦與其價值,體認其意義,進而確立對待它的合宜方式,這樣的知識才是與自己相關聯的真實知識。王夫之指出:這種真實之知是來自於心之誠和耳目感官之。所謂誠,是指心靈本質的充分發展,既包括清精確的認識力,也包括懇切真實的關注意向。心極誠,而引導耳目知覺,便能得到真實知識。若是心不誠,只憑感官去認識,用之於自然最多只能得精確的物象,而沒有真實的關聯感;用之於人倫,最多只能辨析一些倫理規範,而缺乏真實的情...
誠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合一」為張載講學宗旨之一。張載論學,以天人合一、體用合一為旨,故於知行二者之關係,不取先知後行之說,而取知行相輔不能偏廢之義,且與仁義合一、動靜合一之理相貫通。張載在[至當篇]中指出:「仁,體之常也;義,仁之動也。」又說:「仁通極其性,故能致養而靜以安,義致行其知,故能盡文而動以變。」「蓋仁者,感於物而啟,而不待感而始有,性之藏也。人能心依於仁,則不為物欲所遷,以致養於性,靜存不失。義者,心所喻之物則,如者,仁所發見之覺。誠之,知之良,因而行之,則仁之節文具,而變動不居 ,無所往而非仁矣。」「仁者,體之常,貫動靜而恆者也,仁存而必動,以加於物,則因物之宜而制之,義也。行無非義,則盡...
倫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各地孔廟的大殿,稱為「倫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光天化日或點著火把搶劫。指公然搶劫。如:「在動亂的時代裡,殺人、砸火等事件處處可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密完備。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章程密,品式周備。」《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指出。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欲待對官人說個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我這裡自斟量,則俺那官人要個降,這殺人的要見傷,做賊的要見贓,犯姦的要見雙。」
2.聖旨。《水滸傳》第二七回:「讀了朝廷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待我申請朝廷,討個降,免你死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江蘇省的江海之間,由江口淤沙沖積而成,富魚鹽之利,紡織亦盛。
古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老的文國家。如中國、埃及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