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4.9982 ms
共 10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江南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不明顯,有時上下葉表呈現小灰紅色點狀。於上下葉表皆會產孢,不明顯。無子座。分生孢子梗2–6根聚集成束,由氣孔突出,橄欖棕色,朝頂端顏色漸淺且漸細,筆直或彎曲,無分支,2–6個隔膜,1–5個膝狀彎曲,60–130×4–5微米;孢子痕可見但未增厚。分生孢子淺橄欖棕色,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3–6個分隔,頂端圓滑狀,基部倒圓錐截形,62–100×3.5–4.8微米。
|
九芎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角型至半球型,受葉脈侷限,暗灰棕色,具有不明顯的深色邊界,2–5厘米寬。於葉片上下表皮皆會產孢,點狀。無二級菌絲。無子座或可達55微米寬,深棕色,埋生。分生孢子梗2–18根成束,淺橄欖棕色,朝頂端顏色漸淺,寬度不均,筆直或蜿蜒狀,無分支,1–3個分隔,分隔處隘縮,0–2個膝狀彎曲,頂端圓錐型截斷,10–60×3–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或淺橄欖色,圓筒狀或倒棍棒型圓筒狀,筆直至稍彎曲,2–7個分隔,頂端鈍狀,基部略呈截形至短倒圓錐形截斷,25–70×2–4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
紫薇源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半球型至不規則型,紅棕色至暗灰棕色,有時具有深棕色邊緣,會互相融合,2–10厘米寬。於葉片上下表面皆會產孢。葉片下表皮外部有二級菌絲,數量多:
菌絲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平鋪,分隔密集,1.5–3微米寬,由側邊產生二級產孢梗。子座半球型,埋生,橄欖棕色,15–40微米寬。初級產孢梗於子座上密集叢生,很淺的橄欖色,稍波浪狀,少有分隔,無分支,0–2個中等的膝狀彎曲,頂端圓錐形截斷,10–30×2–3微米;孢子痕未增厚。二級產孢梗於外部菌絲側邊或末端長出,與初級產孢梗相似,5–15×2–3微米。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圓筒狀至絲狀或圓筒倒棍棒狀,筆直或彎曲,1–9個不明顯的分隔,頂端略...
|
穗狀絲齒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多少貼生,幼時蛛網狀-被粉粒,老時近蠟質且易脆,40-10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白色或稍微奶油色,顆粒狀突起,鮮少有裂痕;邊緣漸薄,白色,蛛網狀-白粉狀。表面突起經常分離,每毫米10-15個,圓錐形,先端具毛緣,30-80 × 30-70微米。菌絲單系;菌絲有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由䯝層組成,結構相當鬆散至相當緻密;菌絲靠近基質相當平行,多少垂直靠近次子實層,分枝豐富,無色,明顯,2-4微米寬,薄壁。菌䯝結構緊實。囊狀體數多,最長的經常集中在表面突起區域,較短則散落各處,突出,除了頂端其餘被結晶,頭狀,稍微彎曲,20-50 (-60) × 3.8-5.5微米,薄或...
|
黃褐巨囊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近蠟質,70-25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亮橘色,平滑,偶有裂痕;邊緣漸薄,蛛網狀或粉狀,較淡或同色。菌絲單系;菌絲有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由髓層組成,有著有點疏鬆或緻密的結構;菌絲無色,方向不規則,2.5-5微米寬,稍微厚壁。子實層由菌絲層分化而來,加厚,結構緊實;菌絲無色,主要垂直。黏質囊狀體數多,黃色,管狀,稍微彎曲,50-150 × 6-11微米,壁0.5-1微米厚,SA+。擔子棒狀,經常朝向柄狀的基部漸細,40-60 × 6.5-8微米,四孢型。擔孢子橢圓形,腹面稍微彎曲,平滑,薄壁,相當均質或者有小油滴,6-9 × 4-5.5微米。
|
黃灰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扁平形,貼生,膜質或近蠟質,40-12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土黃色,在KOH下不變色,平滑,有時有裂痕;邊緣漸薄,同色,粉狀。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由一層薄底層組成,通常明顯;菌絲無色,平行,2-4微米寬,薄壁或稍微厚壁。結晶團塊散落於菌絲層中。子實層加厚,結構相當緻密;菌絲無色,2-3微米寬,薄壁。囊狀體無。類囊狀體數多,無色,頭狀、近頭狀或棒狀,7-20 × 2.5-3.5微米。擔子棒狀,14-20 × 3.5-4微米,四孢型。擔孢子廣橢圓形,平滑,薄壁,3-3.8 × 2-2.8微米。
|
反折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扁平形,疏鬆地貼生,蠟質,250-10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淡褐色,KOH下不變色,微丘狀突起,有裂痕;邊緣為未成熟區,赭色,決然且反捲。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髓層組成,靠近次子實層結構相當鬆散,其它部位密度有變化;菌絲靠近基質多少平行,無色,2-4微米寬,且靠近次子實層薄壁,靠近基質則3-7微米寬且壁。子實層加厚,結構緊實;菌絲主要垂直,經常黏結在一起,無色,薄壁。囊狀體無。擔子棒狀,22-32 × 4.5-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圓柱形或窄橢圓形,腹面平坦或微彎曲,平滑,薄壁,4.8-6 × 2.2-2.7微米。
|
香茅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棕色,無明顯邊界,散佈狀或互相融合。於葉片下表皮或上下表皮皆會產孢。無子座。上下葉表外部皆具有二級菌絲: 菌絲由氣孔突出,淺橄欖棕色,具分隔,具分支,2–3微米寬。分生孢子梗由外部二級菌絲上長出,橄欖棕色,單生,筆直或彎曲,無分支,1–6個分隔,0–4個膝狀彎曲,頂端圓滑或截斷,16–55×3–4微米。分生孢子淺橄欖棕色,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略彎曲或波浪狀,4–11個分隔,頂端圓滑,朝基部住漸細且截斷,25–95×3–4微米。
|
黃檀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球型,最初為暗棕色,0.5–1厘米寬,之後迅速變大,半球型,灰棕色,具有暗色邊緣,於上表皮較明顯,10–15厘米寬,偶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的不規則病斑。於葉片上下表皮皆會產孢。無二級菌絲。子座暗棕色,半球型,可達45微米。分生孢子梗密集或非常密集成束,淺橄欖棕色,偶有分支,無膝狀彎曲,0–2個分隔,15–30×2.5–3.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圓筒狀至長圓筒狀,筆直或彎曲,淺橄欖色,2–8個分隔,頂端略尖細至略鈍,少有圓滑狀,基部倒圓錐形截斷,20–70×2–3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
蛇麻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片上表面病斑不明顯。於下表皮產孢,深橄欖色,散佈狀,角狀,2–10厘米寬,會互相融合。無子座。外部有二級菌絲: 菌絲淺橄欖色,2–4微米,分隔密集,具分支,末端或側邊可長出二級分生孢子梗。初級孢子梗達5根成束,發散狀,橄欖色至淺黃棕色,顏色均一,寬度不一致,分隔明顯,分隔處隘縮,具分支,蜿蜒狀且具膝狀彎曲,頂端半截形或寬圓滑狀,40–80×3.5–6微米;孢子痕未增厚。二級產孢梗與初級產孢梗相似。分生孢子半透明至淺橄欖色,倒棍棒圓筒狀至絲狀,大多略彎曲,分隔明顯,頂端略鈍至圓滑,基部略截形,45–95×3–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