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1.13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比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3)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璞玉,曾獻於楚厲王和武王,皆因被鑑定為石頭,先後被砍去左、右足。至文王即位,得知卞和抱璞痛哭於荊山下,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4)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皆受挫於趙藺相如。〔參考資料〕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圖之。謂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復之。」田父雖疑,猶錄以歸,置于廡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一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嘗試看看。如:「值得一試」。隋.王度《古鏡記》:「明公好奇愛古,如饑如渴,願與君今夕一試。」
挖耳當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他人挖耳朵的動作誤認為招呼自己的表示。比喻盼望之心非常迫切。《醒世恆言.卷二八.吳衙內鄰舟赴約》:「早上賀司戶相邀,正是挖耳當招,巴不能到他船中,希圖再得一覷。」
不發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注解〕 (1) 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 (2) 戲狎:嬉戲親近。
一揮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擲千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擲千金」這句成語是指把大量的金錢輕易一扔,任意地揮霍錢財。如唐朝吳象寫的〈少年行〉,詩中描寫陪皇帝出獵的少年,因為結交顯要富貴之人,又得到皇帝的賞賜,就任意揮霍,花錢無度,但家裡卻窮得一貧如洗。「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這二句逼真地形容少年揮霍錢財的浪蕩行徑。後來「一擲千金」被用來形容不惜金錢的豪舉。
不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接不斷。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姐姐往常針尖不倒,其實不曾閒了一個繡床。」《儒林外史》第五回:「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
鳧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舄,鞋子。鳧舄指會飛的鞋子。典出《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王喬傳》:「王喬者,河東人也。……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羞澀囊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阮囊羞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有個叫阮孚的人,他父親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他雖有才學,但性情放蕩,經常蓬頭亂髮、衣衫不整,每天飲酒作樂,到處遊山玩水,過著貧窮但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他到會稽山一帶遊玩,身上背著一個黑色袋子,有人問他袋子裡裝了什麼東西,他說:「我袋裡什麼都沒有,只裝了一文錢,以免空空的太難為情。」到了唐代,詩人杜甫在〈空囊〉詩中寫到:「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就是用阮孚這個故事來描述自己窮困的生活。後來「阮囊羞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錢財窘乏,經濟困難。
剪子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風箏時,在竹竿上斜綑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線,稱為「剪子股」。《紅樓夢》第七○回:「這裡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綑剪子股的。」
響天大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氣晴朗。如:「這是難得一見的響天大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