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緣木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上》「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1>土地,朝秦、楚2>,蒞3>中國而撫四夷4>也。以若5>所為6>,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注解〕 (1) 辟:同「闢」,開拓。 (2) 朝秦、楚:秦和楚為當時之強國,能使之臣服,自能稱霸。朝,音...
傍觀縮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然文名日盛,但是柳宗元在仕途上卻屢遭貶。由於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劉禹錫及其他革新派人士相繼被貶。柳宗元先被貶為邵州刺史,行至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永州一貶十年,柳宗元才被召回京,未受到重用,便被改貶為柳州刺史。長期的貶謫生活,對柳宗元的健康和精神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未老先衰。後雖經友人多方奔走,憲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但詔書未到柳州,柳宗元就已病死,時年僅四十七歲。柳宗元的才華洋溢,抱負卻不得伸展,讓身為好友的韓愈十分感嘆,在給好友的祭文之中,韓愈寫道:「這種情形就像不善於鑿木的人,偏讓他去鑿木,結果弄得指頭流血,滿頭大汗;但是...
懿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的篇名。根據詩序乃衛武公刺厲王以自警。即今《詩經》大雅篇。《國語.楚語上》:「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於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
以身試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身試法」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能史書。……後上行幸雍,過虢,尊供張如法而辦。以高弟擢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屬縣曰:「令長丞尉奉法守城,為民父母,彊扶弱,宣恩廣澤,甚勞苦矣。太守1>以今日至府,願諸君卿勉力正身2>以率下。故行3>貪鄙,能變更4>者與為治。明慎5>所職6>,毋7>以身試法。」 〔注解〕 (1) 太守:職官名。漢時為一郡之長,統掌政、軍、刑等事務。 (2) 正身:修身。 (3) 故行:舊有的行為。此指過去曾有貪鄙不法的行為。 (4) 更:改換。此指改過遷善。 ...
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加以。《老殘遊記》第三回:「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點火氣,被醫家用苦寒藥一逼,火不得發,兼之平常肝氣易動,鬱而成。」
防微慮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駐守宮廷,並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奪竇氏的權力,終於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後來「防微杜漸」這句成語可能就這裡演變而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
無韻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押韻的揚格五音步詩行,為西方戲劇詩和敘事詩的標準形式之一。寫詩的人可從固定的格式中變化,因此詩體靈活富於彈性,內容豐富,被廣泛的運用於詩體戲劇中。
阿尊事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侍奉位高權重的權貴。《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以不能阿尊事貴,孤特寡助,厭遂退,卒不克明。」
暴燥如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的模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王公將就拿幾十錢打發了去,心下好生無主,暴燥如雷,沒個出豁處。」也作「暴躁如雷」。
僅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 〔注解〕 (1) 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