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9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耳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朵的聽力。《孟子.離婁上》:「既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
直木必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直挺的樹木乃上等良材,早晚將被砍伐。比喻正直有能者易招致災禍或遭受打擊。《逸周書.卷九.周祝解》:「甘泉必,直木必伐。」
輸肝剖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盡忠誠,赤心相待。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也作「輸肝瀝膽」。
結舌杜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害怕或理屈智而閉口不言。《漢書.卷六○.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慄。」《宋書.卷六八.武二王傳.彭城王義康傳》:「福始禍先,古人所畏,故愛身之士,自為己計,莫不結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
游思妄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操舍存亡之間無所主宰,縱說得,亦何益! 〔注解〕 (1) 真知:真正的知曉。 (2) 力行:力實踐,勉力去做。 (3) 收拾:把散亂的東西加以收袋整理。 (4) 收斂:匯聚。 (5) 安頓:頓放;安置。 ◎2《朱子語類.卷一一三.朱子十.訓門人一》安卿問:「前日先生與廖子晦書云:『道不是有一個物事閃閃爍爍在那裡。』固是如此。但所謂『操則存,舍則忘1>』,畢竟也須有個物事。」曰:「操存只是教你收斂,教那心莫胡思亂想,幾曾捉定有一個物事在裡!」 〔注解〕 (1) 忘:當作「亡」。《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
河涸海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枯,大海乾涸。比喻一點也不剩、澈澈底底。《紅樓夢》第四五回:「我還樂得去吃一個河涸海乾,我還通不知道呢。」《三俠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的,酒是渾的,罈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乾。」也作「河落海乾」。
奉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酬。《西遊記》第一三回:「今日厚擾,容日誠奉酬。」
浮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酒的代稱。唐.杜甫〈對雪〉詩:「金錯囊垂罄,銀壺酒易賒?無人浮蟻,有待至昏鴉。」
情見力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實顯現而力已衰。《漢書.卷三十四.韓信傳》:「情見力屈,欲戰不拔,曠日持久,糧食單。」也作「情見勢」、「情見勢屈」。
辨口如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