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利乘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著有利的情況辦事。《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舊五代史.卷一二五.周書.王繼弘傳》:「若不因利乘便,以求富貴,畢世以來,未可得志也。」
不矜不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指人不因名高功大而驕傲。如:「為人當求謙沖,不矜不伐。」
伽利略(Galile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文學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夏門行》原是感歎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曹操的...
再接再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再接再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氣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觀大漢,氣數將終。」《紅樓夢》第七六回:「此亦觀人之氣數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也作「氣運」。
不二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人將貨物的確實售價標明,不因人而增減。《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韓康傳》:「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五章》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1>之久,而一旦豁然2>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注解〕 (1) 用力:努力。 (2) 豁然:覺悟,領悟的樣子。
多元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PD)的能力。4.創造力的發展:現今教育主張知識的自我探索及創造。5.特殊教育:可發展優勢的智能而不因生理上的障礙而被剝奪表現的機會。迦納─多元智能論在教學上的應用:1.隨時提供學習的機會引發學習興趣。2.教學應在自然情境中進行。3.尊重兒童的學習興趣及個別差異。4.營造合作溫馨的班及氣氛,鼓勵兒童作選擇及表達。 史坦柏格(Sternberg)─智力三元論史坦柏格主張智力研究應從訊息處理的歷程及結果來分析。他認為智力源自生活,呈一體三面,個體間的差異只是訊息處理方式的不同,包含:1.組合智力:為個體內在智力的運作,是...
細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小而不值得計較的事。[例]她的心胸寬大,從不因細故與人爭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