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4.31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光明的轉捩點背景:六十年的美國動蕩不已,反越戰、反共產黨、黑人運動、人權運動和女性主義,揭露並激化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當時的同性戀者普遍不敢面對自己的性取向,飽受社會的歧視和非難,“石牆事件”就在矛盾不斷激化中爆發。(值得一提的是,《斷背山》描述的正是這個年代)經過:1969年6月27日夜,紐約市數名警察進入格林威治村一家名爲“石牆”的同性戀酒吧進行臨檢,像以往一樣逮捕了幾名未帶身份證明的男女同志,並驅離顧客。在這以前,警方對同性戀酒吧和夜總會的搜捕行動是城市同性戀者生活的一部分。警方通常會登記出席的人的姓名以便...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護神,早期臺北盆地周圍多安溪移民,因此臺北地區清水祖師廟林立。其中以艋舺祖師廟最具歷史特色,它見證了當年影響臺北地區甚深的械鬥「頂下郊拼」。當時三邑人計畫攻打同安人,礙於地形不便大規模攻勢,而向安溪人要求燒毀祖師廟,答應事後協助重修。事件後,三邑人毀約,廟方只好自力向安溪移民募款重建祖師廟。祖師廟原有三殿,現只餘兩殿,後殿在頂下郊拚時燒毀,迄今未建。 霞海城隍廟在頂下郊拚發生前,同安人都於商人陳金絨家中祭祀霞海城隍,頂下郊拚後,同安人遷往大稻埕發展,最初仍在陳金絨家中祭祀,咸豐六年(1856)地方人士發起建廟,三年後落...
爽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痛快、直截了當。[例]他毫不猶豫,相當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
明人不說暗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說話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如:「我是明人不說暗話,你有話就直說好了。」
辛棄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放而深沈的詞風。他的詞絕大部分是反映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的意志和對投降派偏安誤國的痛恨,這就集中地表現了當時人民反抗民族壓迫、渴求統一的願望和要求,成為幾百年來一直振奮鼓舞人民愛國精神的名作。晚年韓侂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蘇辛」。 詩作辛棄疾善詩文,但以詞明世。其《稼軒詞》還六百二十餘首,無論數量之富,質量之優,皆冠兩宋。...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巨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次。他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劉邦不同,劉邦之類只是為了當帝當王,滿足私欲。王莽則有他的政治抱負,他要獲得更大權力,使他能夠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他認為古代社會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後來,互相爭奪,遂發生不平等現像。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男子淪為奴隸,女子淪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鏟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後,即實施一連串下列的新社會政策……”。目錄1 生平2 評價...
郎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對男子的尊稱。《三國志.卷四三.蜀書.王平傳》:「自非郎君進忠言於太傅,誰復有盡言者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某隱居在西嶽,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徑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對貴公子的稱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後於張輔吴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後為對他人子弟的敬稱。《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楊素歸謂家人曰:『小兒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當否?』素恃己有功,於帝多呼為郎君。」(4)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郎君將此兒歸閩中,又在何處另結良緣?不知且從黃易兩家之言,成了親事。」
生不逢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大雅.桑柔〉一詩描述的是戰亂之中百姓的流離失所,以及蒼生憂傷哀痛的心情。其中一段如此寫著:真是無限的悲痛啊!我思念著家園故土。難道是生得不是時候,偏偏遇到了上天盛怒,降下了災禍。天地之間無窮廣大,卻找不到一處可安身的所在啊!這首詩也有人以為是周厲王的大臣芮良夫諷刺厲王的詩,作者藉詩反映當時君王無道,小人掌權,人民陷於水深火熱的景況。後來「生不逢辰」這句成語就從「我生不辰」詩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遇不到好時機,命運坎坷。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門(1928年—),本名韓仁存,海南文昌人,詩人。目錄1 簡歷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事蹟4 著作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簡歷羅門本名韓仁存,1928年生於海南省文昌縣,抗日戰爭發生後,為了躲避戰亂,年僅9歲的韓仁存離開了當時就讀的文昌地泰小學,被家人送去湛江讀書。1948年,20歲的韓仁存隨學校前往台灣,直到1988年才再度踏上故鄉的土地。羅門曾經說過,他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取羅門做為筆名,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母親,因為母親姓羅。他和母親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48年去台灣之前,等到40年後重返海南時,才得知母...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壞,使這個區域的人民很難完全依靠耕種為生。除了移民或到鄰近的地區作雇工外,從軍、走私或成為盜匪就成了當地常見的謀生手段。「捻」是淮北方言,出現可能在十八世紀初期,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慶時聚眾表演,為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除了綁架、勒索、搶劫之外,這些人和鹽的走私有密切關係。 爆發十九世紀上半葉,淮北不斷受到洪水侵襲。一八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