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52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小而為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比喻壞事不分大小。《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勿惡小而為之,勿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認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三國演義》第三回:「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為何如?」
2.用為、用作。《左傳.昭公十五年》:「司晉之典籍,為大政。」《三國演義》第一○回:「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遂為行軍司馬。」
3.當作。如:「原來是你,我還為是王先生呢!」《續孽海花》第三三回:「那班人為是尋常的買賣客人,鏢旗也許是冒充,胡哨一聲,就把十萬兩銀子搶去了。」
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若明或作明,意思是說如果想要消弭對立的兩造間的爭執,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甲方明白乙方的觀點,且何從乙方的觀點看甲方不對;再使乙方明白甲方的觀點,及何從甲方觀點看乙方不對。如此雙方交換立場,超越本身的觀點,便可消弭兩造各自堅持己見的爭執。莫若明是莊子〔齊物論〕的基本方法。齊物旨在打破一切相對或對立的觀念,免去區分彼此,而是已非彼,進而可對萬事萬物平等齊觀。然而莊子深知人們每好師心自用,已為是,彼為非,不能破除這已是被非的分別,就不可能達到「齊物」的境界。因此莊子提出「莫若明」的方法來說:「故有儒墨之是非,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明。」當時儒墨兩家號...
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之情又稱為「運用感性」,是指溝通的效果,容易因訴諸感性而獲得。因此,如能使溝通的訊息與情緒、感情,作適度的、密切的配合,乃是溝通的良好策略。
  面對面的溝通方式,最能激起並掌握情緒的反應。俗話說:「見面三分情」,「有話當面說清楚」,即是面對面溝通方式的特色。因為在交談中,可隨時補充說明,能及時澄清,彼此容易獲得了解;同時亦可察言觀色,因勢利導,達成交流情誼的目的。但反觀大眾傳播媒體,因其與溝通對象的生理距離及心理距離都大,故欲藉大眾傳播媒體宣導教育措施,則更需要在感情、情緒上確保較強的聯繫,尤其在用字遣詞上宜帶有感情意味;否則,如果字裡行間相當平淡、毫無感情,則其影響力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予。清.林則徐〈請定鄉試同考官校閱章程並預防士子勦襲諸弊折〉:「如首場文藝非有大疵,僅點數行而止者,據實參奏,予處分。」
德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德澤使人信服、臣服。宋.范仲淹〈奏上時務書〉:「臣聞德服人,天下欣戴;力服人,天下怨望。」
寡擊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數薄弱的力量攻擊眾多強盛的對手。《資治通鑑.卷二二○.唐紀三十六.肅宗至德二年》:「巡寡擊眾,弱制強,保江、淮待陛下之師,師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後。《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序》:「自茲降,風流彌繁。」《文選.劉琨.勸進表》:「三五降,靡不由之。」
嚴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整的陣勢等待敵人來犯。指預先做好準備,等待來犯者。《明史.卷六.成祖本紀》:「六月甲辰,阿魯台偽降,命諸將嚴陣待,果悉眾來犯。」《東周列國志》第一六回:「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嚴陣待。」
繼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日夜不停。參見「夜繼日」條。如:「他們通宵達旦、日繼夜的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