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文月刊》。亦曾為正中書局編審,及台北三大文藝基金會評審委員。1978年離開台灣,前往美國新澤西州,任職於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編寫雙語教學所用的中文教材。退休後定居紐約,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時段完成。在台灣文學界,王鼎鈞是大家公認的散文大家,幾十年來,他寫了二十多本散文,文字精練,風格多樣,無論抒情、說理都極為出色。他的成名作「人生三書」中的第一本─「開放的人生」出版於1975年,直到今天仍然膾炙人口。「人生三書」的另外兩本─「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也同樣都是勵志散文的經典。王鼎鈞不但勵志小品寫得出色,感性文章更是動...
調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原校到他校任職。如:「他自願調校,前往偏遠地區學校服務。」
服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任職。如:「他服務於政府機關。」
充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職事或取得某種身分。《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衙門巡商,從來沒有生、監充當的!」《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近年在上海製造局充當文案,因總辦極為倚重,新近又兼了收支一席,館況極佳。」
陳義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參考文獻 生平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四日生於台灣花蓮,三歲移居彰化。父籍四川,母籍山東。就讀台中師專時嘗試文學寫作,編輯刊物。曾任教小學,後就讀師大,改聘中學教師。與葉紅媛結褵。一九八二年起任職聯合報,二○○○年獲選「高級資深績優記者」。四十歲以香港大學中文研究所入學許可赴港,轉學新亞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高師大國文博士候選人,聯合報副刊主任,中華民國筆會理事,台灣文學協會常務理事於大學兼授新詩及大眾傳播等課程,寫作未輟。曾獲金鼎獎、時報文學推薦獎(與小說家鄭清文合得)、詩歌藝術...
王之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王之渙是盛唐詩人,生卒年記載不詳,據考證,大約是西元688~742年。 簡介擅長描寫邊塞風光,曾任職主管文書簿記,後因誹謗辭職,十五年後,才又擔任補文安郡文安縣尉。王之渙,或作王之奐,字季淩,出身太原王家,是當時望族。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交流,故在當時就已經非常有名,可惜對他的記載相當稀少。 評價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于家,義聞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可謂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著作《登鶴雀樓》《涼州詞》等,由於作品散失太多,能留下的著作極少。資料來源:網路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在母親撫養和教育下成長。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當官時敢於批評權貴,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到都城開封任職。1125年冬,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嚴重地威脅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欽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別人?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可是,欽宗非常懼伯金兵,決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讓。金軍使者來談判時,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欽宗不敢違抗,竟答應了金軍提出的要求。但...
崔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崔顥(704—754),唐代著名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 723)登進士第。開元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初(742—744),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
一木難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獨木難支」之典源,提供參考。 #《慎子.知忠》(據《群書治要.卷三七》引)1>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也,故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國,故桀之所以亡,堯不能以為存。然而堯有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2>,蓋非一木之枝也;狐白之裘3>,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2) 廊廟之材:蓋廊廟的建材。廊廟,指朝廷。 (3) 狐白之裘:用狐腋下的白毛皮所製成的裘,既輕軟又暖和,甚為難得,為世所珍。〔參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