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海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底撈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針是十分細小的東西,要在浩潮大海中尋找一根針談何容易,所以用「海底撈針」來比喻東西難找或事情很難做到。這個成語的用法在元曲中可見,例如吳昌齡的《二郎收豬八戒》雜劇。吳昌齡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生平不詳,撰有《西天取經》、《東坡夢》、《張天師》等雜劇共十二種。在《二郎收豬八戒》中,描述了二郎神收服豬八戒的故事。在《西遊記》中,豬八戒與孫悟空、沙悟淨同為唐三藏的弟子,護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
琥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由英國女作家溫索爾所作的歷史小說,以十七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描寫復辟前後英國人的各種生活層面。書中女主角名琥珀,意謂如寶石琥珀般閃爍著懾人的光澤,故書名《琥珀》。
敻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出版的《六十年代詩選》被選上有關。《六十年代詩選》是國民黨遷台後台灣第一本詩人作品選集,在26位作家中只有兩位女作家,所以備受矚目。然而敻虹雖然早於一九五0年代即從事新詩創作,但是晚年作品方向逐漸改變,以宗教與童詩創作為主要重點。 作品〈我已經走向你了〉你立在對岸的華燈之下眾弦俱寂,而欲涉過這圓形池涉過這面寫著睡蓮的藍玻璃我是唯一的高音唯一的,我是雕塑的手      雕塑不朽的憂愁那活在微笑中的,不朽的憂愁眾弦俱寂,地球儀只能往東西轉我求著,在...
打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富有的人抽取小利,或藉故向人求取財物。《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他自不會作家,把個大家事費盡了,卻來這裡打秋風。」《儒林外史》第四回:「張世兄屢次來打秋風,甚是可厭。」也作「打秋豐」、「打抽風」、「打抽豐」。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任過花蓮縣議員服務處的助理,也曾遠赴印尼受雇養蝦,最後選擇了討海人的生涯。這些經歷,都與一般台灣作家的養成慣例殊異;他在成為漁人之後第二年,就以〈丁挽〉一文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此後連連獲得文壇獎項,1996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討海人》,紀錄他的討海經驗,確立了他作為台灣海洋作家的地位。他在這十年之間,總計已經出版了《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藍色札記》、《花蓮海岸行旅》、...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關於作家3 著作4 評價 生平林良,筆名子敏,1924年10月10日出生於日本,祖籍福建省同安縣。七歲那年,林良的父親攜帶家眷遷居廈門。在大同國小唸幼稚園到國小畢業,初中時,由於中日戰爭開始,林良從鼓浪嶼同文書院輟學,跟隨著父親逃難至香港、越南,一年後在盤纏用盡的情況下,又回到鼓浪嶼,林良插班進入英國教會辦的英華書院。無情的戰火,漫燒至鼓浪嶼,林良全家又逃至漳州。在艱難的時局中謀生,林良父親的擔子是很沈重的,他是老大,找了一份小學教職的工作,幫忙維持家計。在漳州的第三年,林良的父親在九龍江游泳失事身亡,家...
鄭愁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得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香港大學等校。2005年返台擔任國立東華大學第六任駐校作家。現任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筆名「愁予」二字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名句,頗具知名度。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版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河北省寧河縣人...
傳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中國古典文學的體裁:(1)唐朝裴鉶(ㄒㄧㄥˊ)著小說,以傳奇為名,後人則泛稱唐人文言小說及模仿其體例的作品為「傳奇」。而宋、元的戲文雜劇常取材自唐人傳奇,故 亦稱此類敷演故事的作品為「傳奇」。[例]著名的《李娃傳》是中唐傳奇繁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2)明、清時代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稱為「傳奇」,有別於北方雜劇,如《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均為著名作品。[例]湯顯祖、洪昇、孔尚任等均為傳奇劇本的著名作家
廖輝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廖輝英(1948年04月02日-),台灣省台中縣人,作家。目錄1 簡歷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5.1 責任編輯 簡歷廖輝英出生於一九四八年,是台中縣豐原市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還有四個弟妹。廖輝英的母親因為成長背景而重男輕女,身為長女的廖輝英六歲就被訓練做家事和照顧弟妹,很少有玩樂的時間。1955年入烏日國民小學就讀,高中時就讀台北一女中,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廖輝英就展現出作文方面的天賦,囊括全校作文比賽第一名;初中時代就開始投稿,為了怕被同學發現,每次投稿...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文人對他的評價極多,唐代裴度〈寄李翱書〉:「賈誼之文,化成之文也,鋪陳帝王之道,昭昭在目。」。台灣作家柏楊在翻譯《資治通鑑》曾寫道:「治安策原文,已不可得。司馬光在殘篇中,摘錄他認為重要的部份,連『六個長嘆』,都不能完整。」《資料取自於網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