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4.45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保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有物品原有的價值,不讓其受環境因素而貶值。如:「有的人不把錢存在銀行而買黃金來保值。」
不倒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善於趨避,不容易失敗的人。如:「這位候選人在政壇上,盡管歷經風雨,仍然保有一席之地,堪稱為政壇的不倒翁。」也作「搬不倒兒」、「扳不倒兒」、「捕醉仙」。
患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患得患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道耳吞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道耳吞發現的定律,指物理上不相起化學作用的氣體混合物之總壓力,等於該各氣體在一定溫度時所有分壓力之和。換言之,在混合物中,各氣體仍保有其單獨存在時所有之壓力。也譯作「分壓定律」、「道爾頓定律」。
賴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是閩南化的客家人,仍保有客家認同,但已經不會說客家話,曾賦詩道:「我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 幼年接受古典漢文教育,後受完整日本語教育,漢語白話文全靠看書自學的他,堅持使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許多小說、散文、評論、新體詩,是使用漢語白話文創作現代台灣文學小說的第1人,並嘗試將台語(台灣河洛話)寫入小說對話,是台灣鄉土文學和用台語做文學寫作的第1人。• 他用漢詩(漢語古典詩)言志、抒懷,用白話文學作品啟發台灣人民的國民性。 ...
孟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現自然不突出,父親只好允諾他學畫。西元1885年後,孟克斷斷續續獲得獎學金前往巴黎留學,但骨子裡仍保有北歐人的性格,儘管在藝術方面表現傑出,孟克因酗酒過度,面對愛情、親情、友情表現得蠻橫又矛盾,乃至於他回到挪威後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最後於西元1944年,並將所有畫作捐贈予奧斯陸這個城市。 藝術風格童年對於死亡的恐懼以及父親對宗教的狂熱影響了孟克創作的路線,他的藝術描寫這些人無法抵抗的力量,如:死亡、宗教等,畫面常雜揉著焦躁、熱情、死亡、毀滅、妒恨、強烈的愛等元素。 重要作品<病中的孩子>、<病房中的死亡>、<接吻>、<...
黃雀伺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小孩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那個小孩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要吃牠。黃雀則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
濯纓滄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比喻摒除世間塵俗,保有崇高的節操。《抱朴子.內篇.釋滯》:「夫寵貴不能動其心,極富不能移其好,濯纓滄浪,不降不辱。」
租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國在通商口岸劃定界限,租給外國人民居住、通商的區域。租借國通常以締結條約的方式,取得租借期間對租界的統治權,但出租國仍保有最後的主權,可以在條約規定的期限屆滿後,將之收回。
芝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相豐富,有些種類稀少罕見,建議定此地為「天然物紀念地」(類似現今的保護區)加以保護。使得這裡至今仍保有當時多數的植物種類,具有各種不同生存方式的樹種,形成完整的天然林相。芝山岩調查小組此次完成植物種類的調查,共有維管束植物507種。原生植物中增加了126種,是當時島田彌市未發現的;但也有180種原生植物消失了。外來植物增加了162種,消失了13種,可見芝山岩的植物相不斷的在改變。 六氏先生六氏先生是指1896年1月1日於臺北芝山岩附近遭臺北兵勇殺害的六位日本籍小學老師,先生于日語即為老師的意思。此事件震撼全臺灣甚至全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