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7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寵辱無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寵或受辱皆不動心。指將得失置之度外。《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子期寵辱無驚,伯牙愈加愛重。」也作「寵辱不驚」。
傷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悲傷哀痛。《史記.卷二十五.律書》:「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尚書正為女兒駭骨無尋,又且女婿將到,傷痛無奈,忽見裴家蒼頭有書到,愈加感切。」
危詞聳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歎息者六」。賈誼之論,何其不與事儷2>也!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3>胸中之憤耶!長沙之歸,歷變履險,動心忍性。少年之氣,剝落向盡,固未易以故意,待誼是殆,必有所以而論者,或未之竟也。誼誠見文帝以如此之質,得如此之時,顧乃湛於卑陋,安於小成,愛之深、望之切,大聲疾呼,幾其一悟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劉坤一〈復郭善臣書〉。 (2) 儷:文字成對偶、對仗的。順遂、舒服。 (3) 快:順遂、舒服。〔參考資料〕 清.劉坤一〈復郭善臣書〉(據《劉坤一遺集.書牘.卷一一》引)敵情既難逆料,麾下詎可刻離?萬一有警,雖在寧得信,可以朝發夕至,而軍情眴息千變,深恐各營散漫,貽誤事機。兄與弟肝膽...
殺人如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蓺,割草。殺人如蓺形容濫殺無辜,無所動心。《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傳下.黃巢傳》:「觀察使韋岫戰不勝,棄城遁,賊入之,焚室廬,殺人如蓺。」
辭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辭藻條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既有佳致,兼辭條豐蔚,甚足以動心駭聽。」也作「辭理」。
驚魂動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心動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心動魄」原作「動心驚魂」。晉代王嘉《拾遺記》裡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的越國國君想要滅掉吳國,於是派人到處收集奇珍異寶、美人和好吃而罕見的食物,進貢給吳國國君。其中有兩個美人,一名夷光,一名脩明,吳王特別喜愛,將她們安置在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間,然後用細珠串在一起作為門窗的簾子。隔著簾子偷偷窺視過她們的人,沒有人不是內心感受極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說她們是天上的仙女。漸漸地,受到迷惑的吳王,開始不理國家政事,到後來越國軍隊攻入王宮,他還抱著這兩個美女一起逃。後來「驚心動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內心感受極深,震撼很大。
創造性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擇最好的想法。2.換心:列出想法的負面部分,再從負面找出正面意義,然後修正,將居缺點減到最少。3.動心:跨大想法可能產生的利與弊,修改辦法,使可能的弊減到最少,利發揮到最大。 團體注意事項1. 暖身活動在自由、無壓力的情境下進行。2. 建立安全、包容與尊重的氣氛。3. 鼓勵不尋常的答案和想法。4. 容許錯誤及失敗。5. 尊重個別差異。6. 察覺創造力的多層面。 創造思考的策略1. 腦力激盪術2. 六六討論法3. 六三五激盪法4. 奔馳法5. 十二思路啟發法6. 六頂思考帽7. 七和檢討法8. 屬性例舉法9. 型態分析法...
蕭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仍不宜忽視其對人心之剔垢除腐的正面導向作用。不論散文、小說、詩歌或劇本,如果不能讓人在閱讀之後,震動心弦、深有感觸,進而受到啟迪與安慰,則可視為浪費筆墨,甚至禍棗災梨了。早在1950年發表第一篇作品。唯轉業新聞工作之後,曾有近10年時間擱置文藝寫作,直至1975年才又重拾文學創作之筆。他的作品以寫實風格見稱,憑著樸實無華的文字陳述,凡所見所聞,皆能精準下筆為文,讀來親切平和,發人省思,他尤其喜愛接近大自然,在青山綠水間寄情詠物,常有神來之筆,頗能呈現個人人文風采。 著作 著作有散文集《三十功名塵與土》、《馬祖、高雄、...
危言駭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歎息者六」。賈誼之論,何其不與事儷2>也!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3>胸中之憤耶!長沙之歸,歷變履險,動心忍性。少年之氣,剝落向盡,固未易以故意,待誼是殆,必有所以而論者,或未之竟也。誼誠見文帝以如此之質,得如此之時,顧乃湛於卑陋,安於小成,愛之深、望之切,大聲疾呼,幾其一悟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劉坤一〈復郭善臣書〉。 (2) 儷:文字成對偶、對仗的。順遂、舒服。 (3) 快:順遂、舒服。〔參考資料〕 清.劉坤一〈復郭善臣書〉(據《劉坤一遺集.書牘.卷一一》引)敵情既難逆料,麾下詎可刻離?萬一有警,雖在寧得信,可以朝發夕至,而軍情眴息千變,深恐各營散漫,貽誤事機。兄與弟肝膽...
久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久注視。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變化倐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