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鼬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一延遲使成年鼬數可以順利應對求偶和撫育幼兒。(註1)3. 因為適應能力特別強,所以鼬科動物比其他哺乳類動物在世界分布都特別廣。世界上可居住的陸地都有鼬科動物,而且不論在哪,牠們都保存著相似的生活方式。(註1) 臭鼬當臭鼬受到威脅時,臭鼬就會豎起尾巴,抖動全身的毛,變的很可怕,如果敵人還是沒有後退,牠們就會前腳站立,身體後部向前彎曲過頭,然後噴射出有臭味的液體。(註1) 白鼬白鼬生活在任何有遮蓋物的地方,以鳥類為主要食物,但其實牠們逮住甚麼動物都會吃。。牠們還能捕殺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野兔(牠們會在穴兔前不停跳來跳去,而穴...
黃魚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夜間活動的貓頭鷹,常靜止不動地停棲於樹枝上休息,多於傍晚至夜間時飛出覓食。常捕食魚類,但也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蛇類、蜥蜴、蛙類及各種甲殼類動物,偶爾會撿食腐屍。 在台灣他生活於中低海拔靠近溪流的濃密森林中,數量極為稀少。 面臨問題為瀕臨滅絕的貓頭鷹之一,亟需深入研究及保護。<註1> 覓食生態調查九零年代以前,台灣尚未有人對黃魚鴞做過研究,孫元勳先生可以說是先鋒。他針對在溪流水域附近的貓頭鷹進行覓食生態調查,從不同水系去解析黃魚鴞最喜歡的食物,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中的溪蝦魚蟹、陸上的鳥鼠爬蟲類之外,最讓人意外...
鼢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類。身體呈灰色,尾短,眼小,在地下打洞,以甘薯、花生、豆類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對農牧業的危害很大。
有袋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有袋動物(marsupial)1.1 有袋動物與胎盤動物1.2 無尾熊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有袋動物(marsupial)1. 有袋動物屬於哺乳類動物,牠們在育兒袋內哺育嬰兒。但也不是所有的有袋動物都有很大的育嬰袋,有袋動物的育嬰袋大小差很多。有袋動物的不同體型反映了牠們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在樹上、挖洞穴居住、水中生活、還有的是靠常常的後肢跳躍的草食性動物。有袋動物包含袋鼠、小袋鼠和無尾熊。有待動物在胎兒未發育成熟時就已經出生,牠們在媽媽的育兒袋中一直待到身體發育成熟。育兒袋裡面有乳頭,幼兒無須出來就能吸...
灰林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的大型公園或鄉間的古老大樹上出現。為夜行性,但偶而也會在陰暗的白天出來活動,掠食在地上活動的小型哺乳類或小鳥及昆蟲,台灣分布於低海拔至海拔兩千五百公尺左右的森林地帶。 面臨問題為瀕臨絕種的貓頭鷹類,應盡速針對其族群現況及生態習性等深入探討,以了解其生態需求而訂定有效的保育措施。<註1> 暗處的一雙大眼灰林鴞與大多數的貓頭鷹一樣,白天多靠著本身色彩斑駁的羽毛隱蔽在高樹上休息,要不是發出求偶期的鳴叫聲或宣示領域的警告聲,或許在森林中活動時,你被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盯著卻渾然不知。<註2> 柔軟的羽毛眼...
長耳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於森林中靠近樹幹的樹枝上,於深夜出來活動,白天若被驚嚇,飛行路線會呈不規則狀,習慣沿著林緣獵取小型哺乳類及鳥類為食。平時都單獨活動,但冬季時會有八至十隻的群聚現象,在台灣屬於稀少的冬候鳥,非常不容易發現蹤跡。 面臨問題族群稀少,容易誤觸鳥網而被捕捉。<註2> 與樹林融合的長耳木兔長耳鴞或是長耳木兔,這名稱與他極佳的隱蔽羽色及一對長角耳羽有關,除了羽色像極了樹皮之外,他在樹上棲立時還會將身體拉的極長,在靜止狀況下可以與棲樹混為一體。 少見的長耳鴞在台灣長耳鴞十分少見,常在冬季才能看見的牠,極有可能是中國大陸南...
牛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牛科動物1.1 特徵1.2 牛科動物的角1.3 羚羊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牛科動物牛科動物是中大型哺乳類動物中最大的族群,也是分布最廣的,有包含體型小但動作敏捷的羚羊,也有體型大不善奔跑但能在各種地方生長的牛。(註2) 特徵牛科動物在所有的雄性頭上都會長角,許多時候甚至雌性也是。許多種類的腳上長著腺體,有些臉上也是。牛科動物也都是偶蹄目動物,並擁有四個胃室。牠們用舌頭將草或樹葉折斷或是握住,然後用下顎上的門牙將葉子咬下,食物被迅速地吃下,再回到嘴裡經過慢慢咀嚼後又重新嚥下去消化。(註2) 牛科動物的角牛...
真海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潛深度最深可達280公尺,並可以在下方停留約3分鐘。真海豚大概有兩百六十幾顆牙齒。海豚與鯨同屬鯨目哺乳類動物,但是海豚比鯨小,而且流線型的身形使牠看起來更像魚。(註2)2. 有時候在溫和的海洋裡,可以見到一群群的真海豚,數量可能高達100多隻,經常聚集在水下山脈導致水流上湧,因為這些地方總是有豐富的各種小魚和牠們喜歡吃的飛魚。(註1) 流線型運動所有的鯨類不論體型大與小,身體都是流線型。牠們的皮膚近乎完美的光滑,下面是一層厚厚的鯨脂肪,可以調節、適應水壓的變化。因此在移動時幾乎不會產生波浪。牠們的鰭內都是由骨骼所構成,...
貓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在亞洲東南部,樣子就像水獺,但游泳的技術還要差一些。主要的食物是各種水生動物,也會捕捉鳥類或小型哺乳類。牠們潛在水中,只要把鼻子露出水面,等鳥類或小型哺乳類來喝水時,就能趁機捕捉牠們。(註1) 歐亞野貓歐亞野貓非常健壯也同時被認為是所有家貓的祖先,有厚厚的毛皮和蓬鬆的尾巴。牠們生活在山區和森林裡,主要以野兔為食物,偶爾也會捕食小鹿。由於牠們在夜晚覓食,並且很怕人,所以人類很少看見牠們。(註2) 非洲金貓非洲金貓生活在熱帶非洲茂密的森林裡,屬於獨...
白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食肉目貂科。長約二十五公分,體細長,四肢短小,尾短,夏毛呈褐色,喉、胸、腹泛白。冬毛呈白色,僅尾稍呈黑色。以小型哺乳類、鳥類、鳥蛋及蛙類等為食。毛皮稱為「貂皮」。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