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浣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動物,嗅覺非常靈敏也善於爬樹。浣熊的毛很長,眼睛周圍是黑色,這使牠看起來像戴面具一樣。與大多肉食性哺乳類相比,浣熊的手指很靈活,可以用手抓起東西。(註2)2. 和大多肉食性不同的是,牠們不是用腳趾走路,而是用五個趾的全腳掌走路。大部分的浣熊都善於爬樹,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待在樹上。牠們也擅長游泳,大部分的食物都是在水中或水邊找到。(註1) 撫育後代浣熊媽媽通常會在夏天生產,一窩生三隻或四隻幼兒。小浣熊哺乳期大約是四個月,並且要和浣熊媽媽一起生活一年以上。小浣熊剛出生時看不見,身上也沒有毛,需要浣熊媽媽的照顧。大約三星期後,...
紅血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紅血球(red corpuscle) (註2)2 紅血球數目3 紅血球的任務4 紅血球引發疾病(註2)5 血液6 關鍵字7 參考書目 紅血球(red corpuscle) (註2)1. 紅血球由骨隨製造,人類及一般哺乳類動物的紅血球呈一雙凹圓盤狀細胞,在其發育的過程中,細胞核、高基氏體、中心粒及粒線體會逐次消失,因此成熟的紅血球沒有細胞核,牠們是血液中最多的細胞。2. 紅血球時時刻刻都在破話與新生,人體每秒大約有兩百萬個紅血球形成,以取代衰老及破壞的血球,通常在肝臟與脾臟內破壞紅血球。紅血球平均壽命4個月;衰老、...
海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響。(註1)3. 鯨、海豚和鼠海豚都屬於鯨目動物,牠們看起來好像身體很大的魚,但事實上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類動物。這類動物約有80幾種左右,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進食方法,牠們利用鯨鬚濾魚或浮游生物進食,牠們在水中追捕獵物。(註2) 流線型運動所有的鯨類不論體型大與小,身體都是流線型。牠們的皮膚近乎完美的光滑,下面是一層厚厚的鯨脂肪,可以調節、適應水壓的變化。因此在移動時幾乎不會產生波浪。牠們的鰭內都是由骨骼所構成,包含臀骨、手骨和指骨,可以保持平衡和掌握方向,只有在非常緩慢的游動時,當作划槳來使用。(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心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半月瓣因形狀如半月所以得名,其主要功能為防止血液於心室和動脈間倒流。 不同物種的心臟組成(一) 哺乳類和鳥類:二心房與二心室。(二) 爬蟲類:二心房與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間未完全分隔。(三) 兩棲類:二心房與一心室。(四) 魚類:則只有一心房與一心室。 心音心音就是心臟在收縮時瓣膜開閉的聲音,第一聲較大的聲音,是由二尖瓣和三尖瓣緊閉時所產生的聲音,較小的一聲則是半月瓣閉合時所發出的聲音。<註1> *引用相關文獻*<註1>奧斯朋出版編輯群/原著,李千毅/譯者,《圖解生物辭典》,台北市:天下遠見,2...
喜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非常機警靈敏的鳥類,覓食時常有一隻進食,另一隻在高處觀望守護著同伴。以昆蟲、蜥蜴、青蛙、小型鳥類、哺乳類或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葉等為食。在清康熙年間由中國大陸所引進,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為台灣鳥類的歸化種。 面臨問題棲息環境為易受開發及人為破壞之平原低地。築巢所需的大型樹幹不易尋覓。<註1> 別名由來相傳在一九七五年時,當時的台灣府知府蔣元樞自大陸捕捉了一百隻喜鵲也放在本來並無鵲鳥的台灣,因而得名"客鳥"<註2> 活動情況喜鵲在金門與西台灣濱海地區可說是常見留鳥,並且有隨著河川擴張族群的現象,...
長頸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長頸鹿(Giraffa)1.1 網紋長頸鹿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長頸鹿(Giraffa) 1. 長頸鹿是目前最高的哺乳類動物,可以吃到高達五公尺的樹上嫩葉。其中腿和脖子都很長,脖子由7塊骨骼組成。長頸鹿大多以小群體生活,但群體鬆散,相互之間可能相隔1公里遠,但是牠們的視力非常好,掌握彼此動向。長頸鹿都是從食物中獲取水分,可以長時間不喝水,如果需要喝水時,牠們必須分開前肢,因此,隨著頭部一上一下的晃動,因為血液的關係,長頸鹿就有昏倒的危險。長頸鹿只有喝水或站著睡覺時才會把頭低下。(註1)2. 世界上最高紀...
蜈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大蜈蚣的足顏色相當醒目,通常只要顏色醒目的動物通常就會含有毒性,牠們的毒螯能殺死爬蟲類和小型哺乳類動物。大蜈蚣通常白天喜歡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晚上才會出來覓食。大蜈蚣通常將卵產在地下的洞穴內,有時用身體把卵包起來,還經常舔洗,以保持乾淨。雌性的大蜈蚣通常也會在卵孵化之前,待在旁邊守護。大蜈蚣無意之間被人們從東南亞引進到美國南方等其他氣候溫暖的地方。(註1) 馬陸和蜈蚣馬陸的腳比蜈蚣多很多,但走起路來卻比蜈蚣慢很多,馬陸的每一體節有兩對腳,而蜈蚣每一體節只有一對腳。;此外馬路通常住在土裡,長年生活在有腐葉的熱帶地區,...
台灣黑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性食物為主。所吃的食物類別繁雜,包括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以及菇類、昆蟲、蝦、蟹、魚類、哺乳類;牠們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 保育現況台灣黑熊於1989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被列為瀕臨絕種的動物,意指該動物的族群量降至危險標準,其生存已面臨危機。牠們也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的保育類動物,表示該物種已經瀕臨絕種,必須受到完全的保護,禁止商業性的國際貿易;也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上的易受害物種(Vulnerable species)。 參考資料台灣黑熊保育研究網 相關網站臺北動物園全球資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類食肉目。上脣下垂,鼻端開闊,顎強,耳朵小,四肢短,尾長,體毛黃褐色,體型較一般犬為大。性情凶猛好鬥,可做為獵犬。
B細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B細胞(B-cell)1.1 抗體免疫1.2 T細胞及B細胞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B細胞(B-cell)只有B細胞接觸到某種抗原之後,才會有抗體的製造。哺乳類的動物具有成千上萬不同的B細胞,人類的B細胞可能超過一百萬,每一種B細胞能產生一種遺傳性抗體,能認識並與一種抗原結合,如果一個細菌具有許多不同形式的抗原,則便能致活許多株的B細胞來製造一些專一性的抗體。每一株B細胞在其細胞膜表面皆具有一抗原受器。受器的構造具有專一性只認識吉與某一特定抗原分子結合。B細胞與抗原結合後,B細胞被活化而開始細胞分裂,經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