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城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城市的行政中心。[例]古時候,有些人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踏入城府一步呢!
情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情、心境。[例]我在這個城市出生、成長,對它自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
郊區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有著依賴的關係,人口和部分服務機能向大都市的鄰近地區移動,進而形成行政上互不隸屬的許多郊區環繞著大城市的過程則作為郊區化。 西方郊區化在西方的大都市,都會的擴張,往往帶有社會階級意味的空間分化,以及不同生活型態的空間分布歐美都市在19世紀後的工業發展,製造業的比重甚高,在小的商業核心之外,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工業地帶,相應的在工業地帶的附近形成了遠大的商業核心的藍領居住地。此時便已顯現都市環境惡化的問題,部分的商業菁英因為公共交通工具的興起,開始往都市外圍地區尋找理想的居住地,刻畫出理想的郊區型態。當20世紀都市規模逐漸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城市周圍的地區。如:「市郊」、「荒郊野外」。《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唐.杜甫〈野望〉詩:「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市井小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裡的居民百姓。如:「房屋價格節節高漲,市井小民苦無財力購屋,經常感嘆城市居大不易。」
水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標準、程度。[例]城市地區的教育水平一般優於偏遠地區。
少見多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大驚小怪,失驚打怪,蜀犬吠日,粵犬吠雪反義:司空見慣,見怪不怪辨似: 「少見多怪」及「大驚小怪」都有對事物表現了過份驚訝的意思。 「少見多怪」特指對平常的事物也覺得驚訝,側重於因見聞狹隘而驚怪;「大驚小怪」側重於因反應過度而驚怪。 少見多怪 大驚小怪 辨似例句 ○ ㄨ 她第一次看到水牛,驚喜萬分,大家都笑她是~的城市佬。 ㄨ ○ 孩子只是有點感冒,不必~地到處求神問卜吧!
英雄氣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廣尚友錄統編.卷三.蘇丕》蘇丕,宋青州人,祖德祥。建隆四年狀元。丕1>有高行2>,少時一試禮部3>,不中,即拂衣去,曰:「此中最易短英雄4>之氣。」因築室渳水之濱,五十年不踐城市。歐陽修言於朝,賜號沖退居士。 〔注解〕 (1) 丕:蘇丕,宋青州人,宋太祖建隆四年(西元963年)狀元,生卒年不詳。 (2) 高行:高尚的品行。 (3) 禮部:古代官署。漢時為尚書的客曹,至北周始稱為「禮部」。隋、唐以後為六部之一。掌禮儀、祭祀、貢舉、學校、宗俗教化、接待外賓之事,禮部尚書為其長官。清以後改為典禮院。 (4) 英雄:見識、才能、作為等超群的人。
都市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產生緩衝,以遏阻此種蔓延。以英國為例,19世紀中葉開始,交通工具的變革使得住商分離,公共運輸帶動的城市蔓延,開始衝擊各個工業城市,都市規模也隨著不同階段的運輸工具呈輻射狀地向外擴散。1850年以前的倫敦,發展僅限於步行距離半徑4.8公里內,1850年~1914年間,通勤火車帶動市區擴展。兩次大戰間(1914~1939),市郊擴展至距離市中心6~10公里的郊區。電力火車、地鐵和巴士的發展,更進一步的把倫敦塑造為半徑20~25公里的圓形
西風東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氛中,稱讚「西學」的人慢慢多起來。這些人出身、職業有別,且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國外或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與外國人和西方人有頻繁的接觸,因了解而產生羨慕、模仿之心。東南沿海城市,成為新的人文薈萃之地和改革思想的的前哨站。 「保國」先於「保教」大體來說,從光緒十幾年以後,知識分子討論的重點從西方的器物轉移到議會制度。買辦出身的鄭觀應,常起在上海與外國人接觸,又曾在倫敦居住,對西方的看法和傳統的士大夫大不相同。他認為立國的根本,在於能得到民眾的支持,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