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7.62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抵達、到達。如:「火車到站」、「支票到期」、「堅持到底」。《文選.江淹.恨賦》:「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執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將人、現象、思想、經驗等視為真實不變,而生起貪著的心態。後泛指堅持某一觀點而不改變。《水滸傳》第二二回:「我只怕雷橫執著,不會週全人,倘或見了兄長,沒個做圓活處。」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會得到一偏的結論。要試著超越「有無」、「治亂」等這些觀念,試用齊一的眼光來看萬物,才能漸漸突破原有堅持的偏見。後來這裡的「一日馳千里」,演變成「一日千里」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馬跑得很快,亦用於形容速度極快或比喻進步極快或進展迅速。另外還可用來比喻人才出眾,如《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中便記載了東漢時的王允,才智出眾,卓越超群,同郡的名士郭泰見到他時,曾讚嘆道:「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就是說:王允像是千里馬一樣的與眾不同,絕對是個輔佐君王的人材!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 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 話,叫我怎麼辦呢?”接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清史稿.卷一五九.邦交志七》:「而我國新定之國籍法,則採用血脈主義。根本解釋,迥然不同。彼之欲加附則者以此,我之堅持刪去亦以此。」
威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權勢威力脅迫。[例]他無視於威脅利誘,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以為自己還能活多久?別說把山剷平,我看你連稍微毀損它的能力都沒有。」愚公聽了並不為所動,仍是繼續堅持下去,終於天帝被他的毅力所感,把兩座大山給移走了。 「殘年」一詞即見於智叟嘲笑愚公的話:「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是說愚公九十歲了,能存活的日子本來就不多,不可能做出什麼成績。 「殘年」即指暮年、老年。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風燭殘年」,用來形容人身體衰弱,不久於世的晚年,例如清代小說《蕩寇志》第七六回:「賢侄,但願天可憐見,著你日後出頭為國家出身大汗。老夫風燭殘年,倘不能親見,九泉下也兀自歡喜。」這裡便是以「風燭殘年」比喻年事已高,不久於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容易受感動或意志動搖而不能堅持。如:「心軟」、「耳根軟」。
陳陳相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西漢初年,劉邦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經濟,使得農業生產突飛猛進。漢文帝和漢景帝仍堅持這個既定的國策,因此國庫裡錢幣堆成山,糧庫裡積壓的糧食無數,陳陳相因,倉庫容納不下,只好露天堆放,很多榖子腐爛不能再食用了。 釋義原指京都倉庫的糧食逐年增加,致陳糧上再堆陳糧。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後比喻因襲舊例,而無革新進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