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盧森公園(顏水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幅畫的是盛夏時節的廬森公園。以白色大理石欄杆貫穿畫幅橫面,一台階正置欄杆中央,往下伸展至下方平地上,平地前面草地中的花圃盛開著紅白花朵。遊人聚坐、賞花、散步,各得其樂。欄杆後,濃密的樹葉成圓狀的立體形式,但其前斜坡、平地則為平面形式。顏水龍稱他有意在畫面上將這兩種不同的空間形式做一個連接。
林間積雪﹝匹茲﹞(郭雪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雪湖曾以匹茲的雪景為主題,作了幾幅不同風格的畫作。此作是以淺青灰色為主調表現雪地,紅屋一列,為清冷之境,點綴出一絲溫暖之意。雪地上反映著明燦的陽光,近景一排高聳的林木,透過羽狀的枯樹枝椏,遠處紅色的屋宇呈現眼前,與前景金黃嫩綠的草木交相輝映,畫家以赤子之眼,描繪出一個和煦的冬景。
匹茲大學東亞圖書館(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匹茲大學於1960年被聯邦政府選為20個「國防教育法令支持的中國研究中心」(NDEA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之一。東亞語文學系隨之而創建。接著便是中文書刊的選購。這時的中文書刊全由國防教育法令基金支助。到了1965年,這個新創建的中文圖書館被擴充為東亞圖書館,而學校的總圖書館也就開始劃撥經費給予支持。因此,主其事者,也就比較有計畫的按照有關課程和研究的需要來採購書刊。
  匹大於1966年開始創設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隨之亞洲研究委員會正式成立。文法學院的許多科系都分別開始研究中國和日本的課程;而且也增聘了一些專其職責的教職員。為了實際的需要,增購日...
  愛丁大學圖書館東亞部是該校總館的一部分。但是是相當獨立的一部分,自負採購、編目、與讀者服務的責任。該校原來有中文系,系內中文藏書只供師生教學需要之用。後來有關中國的研究遍及該校許多科系,總館為配合全校的長程發展,有必要收集中文資料,故在1966年撥款30,000英鎊,成立中文部。後來收集範圍不僅限於中國書籍,所以在1985年12月改名為東亞部。
  該部藏書現分為中國、日本、與韓國3部分。另有東南亞部與蘇聯遠東部。以前用杜威分類法編目,在1986年起停止施用,改將中、日、韓3國資料分開,將館藏分為東亞總類(以A為記)、中國(C)、日本(J)、韓國(K)、與蘇聯遠東(R)。東南亞...
愛丁大學圖書館(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丁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580年,連館之初,館藏只有受贈而來的300本有關法令、神學方面的書籍。1626年該館接受了另一批有關文學、詩歌、歷史方面500冊的贈書,並於1627年首次刊印該館的目錄。
  1635年愛丁市議會指派羅吉(Kenneth Logie)為該館第一位圖書管理員,當時圖書不准外借。此後歷經多人接手管理,館藏也在多方贈書捐款的支持下,逐漸成長。1709年通過的「版權法案」(The Copyright Act)指定該館成為英國出版圖書的寄存單位之一。以1826年為例,該館因此法案得自寄存的圖書有850冊。但好景不常,1837年通過的另一項法案撤消了所有蘇格蘭大學...
海德大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德大學為全德最古老的大學,成立於1386年,為神聖羅馬帝國時設立的第三所大學(前二者為布拉格及維也納大學)。校名乃為紀念前後兩位創校與復校者的功績而定。前者為法爾茲的公侯魯布雷希特(Ruprecht I vonder Pfalz),其創校理念受人文主義的影響並師法布拉格及維也納兩大學。一五一八年馬丁‧路德在海大圍牆上所貼的神學批判燃起了神學與信仰的戰火。一五五六年烏爾西諾斯(Z. Ursinus)及阿雷凡諾斯(C. Olevianus)兩位教授起草所謂的[海德基督教義手冊]後,海大成為十六世紀下半期喀爾文主義的精神中心。一六二三年號稱「全德圖書館之母」的海大圖書館藏書被教宗格里高里十...
威登大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登大學興建於一五○二年,乃教育史上人文主義進駐大學之前,德意志境內第二批設立的九所大學之一。弗萊(Freiburg)、曼茵茲(Mainz)、杜賓根(Türbingen)等皆屬此一時期興辦之大學。
  為促進人文學科之發展,薩克森選帝侯弗萊德里克(Elector Friedrick of Saxony)特在威登設立大學。創校之初,聘有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擔任亞里斯多德倫理學及修辭學講座。講學之餘,路德同時也在威登大學研修神學,取得此大學神學博士學位。當路德高舉改革教會大旗時,威登同時也是揭示他理想的重要據點,此可由其一五一七年的...
埃蘭根-努連大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埃蘭根-努連大學首建於一七四三年的拜洛伊特城(Bayreuth),同年移址埃蘭根市。一九六一年合併位於努連的「經濟-社會學院」而獲取現有之「雙城」校名。一九七二年又合併位於努連市的教育學院(PH)。該校目前為拜彥邦(Bayern)居第二位的大學。學校校區實際上分為兩處(九個學院在埃蘭根,兩個在努連),為拜彥邦政府財政支持下的公立大學,但為學術及研究自主的法人機構。學費全免。
  該校目前共設有十二個學院,下有七十八個教學與研究單位,另有六個中心(如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二十二個大學附屬醫院(Klinik)。學生人數在一九九○年時達二萬八千人左右,全職教師及學術工作人員約二千...
約翰(沙里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翰(1115~1180)是英國哲學家,出生於沙里斯(Salisbury),曾在法國接受神學家阿貝拉(P. Abélard, 1079~1142)、威廉(William of Conches, 1080~1145)等人的指導;又曾經擔任泰柏(Theobold)、貝克(Thomas Becket)等大主教的助理;一一六一年則升任為大主教。
  約翰的作品充滿對人文主義的關懷,體裁接近西塞祿(M.T. Cicero, 106~43 B.C.)的風格。他的散文純清明潔,對於人類知識和信仰的真理,有調和、折衷的觀點,就好像他對於理論與實際、信仰與工作之間,能夠拿捏得宜一般。約翰的宗教思...
符騰學校計畫(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騰學校計畫是十六世紀日耳曼地區符騰邦提出的學校改革計畫。一五五九年,路德教派的梅蘭克頓(Philipp S. Melanchthon, 1497~1560)將原先薩克遜選侯(Elector of Saxony)國的學校計畫改良而成為符騰邦的學校改革計畫,其中包括國語小學、拉丁中學及大學。(參見「薩克遜的學校計畫」及「梅蘭克頓的教育計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