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6.28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不副實」典源作「名實不副」。「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實」了。古人十分重視「名」、「實」的重要性,如《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形容名義正當,言詞順適。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五.序.送徐子才赴富陽序》:「子羔為費宰,而夫子以責子路者,……此後世英雄豪傑之所以因事增智,諸儒嘗若瞠乎其後,而夫子平時教詔中人以上之辭也,豈所以施之子羔哉!」
大同小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朱子語類.卷三九.論語.先進篇上》:「三子皆意思大同小異:求賜則微見其意,子路則全體發在外,閔子則又全不外見,然此意思亦自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發。《說文解字.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狂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激進與過於保守的人。《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抱朴子.外篇.逸民》:「昔狂狷華士,義不事上,隱於海隅,而太公誅之。吾子沉遁,不亦危乎?」
言必信,行必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有信用,做事堅決果斷。《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稱同胞男子先生者為「兄」,後生者為「弟」。如:「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傳.隱公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也稱為「弟弟」。(2)稱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表弟」、「妻弟」、「族弟」。(3)古代亦稱女子後生者為「弟」。即妹。《孟子.萬章上》:「於衛主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呂后弟呂嬃之夫。」(4)對同輩朋友的自稱。如:「愚弟」、「閣下海量,小弟自嘆弗如!」《紅樓夢》第二回:「雨村忙亦笑問:『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5)稱年少於己者的同輩朋友。如:「仁弟」、「賢弟」。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語出《論語.子路》。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