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4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換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朋友結拜為兄弟時,交換寫著姓名、年齡、籍貫、家世的帖兒。《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劉頤伯喜之不盡,立刻問過老太爺,把某年換帖的話告訴了陸老爺。」《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著他,兩人還要拜把子換帖。」也稱為「通譜」。
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貧窮。宋.董弅《閒燕常談》:「日掠百二十貫房錢,猶自不易裡。蓋俚語以貧寠為不易也。」《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奴家世,本富室,只因水火家不易。」
書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的風氣與傳統。多指家世、門風而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後來生三子,接了書香。小娟直與院判齊眉而終。」《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早養出一個兒子來叫他讀書,接進士的書香。」
百子千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世子孫很多。比喻人福壽雙全,家世興旺。如:「嚴老先生已八十多歲高齡,百子千孫,真是好福氣!」
通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家結成婚姻關係。《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凡與帝室為十姓,百世不通婚。」宋.陸游〈村女〉詩:「白襦女兒繫青裙,東家西家世通婚。」
餘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餘的資產或才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聊齋志異.卷一.葉生》:「君出餘緒,遂使孺子成名。」
薄祚寒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分淺薄,貧困卑賤的家世。《紅樓夢》第二回:「縱然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
家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傳奇戲的開場白。內容說明戲情大意或戲中人物家世
德隆望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德高望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德高望重」原作「德隆望重」。自從東晉大臣謝安病死後,晉孝武帝便將大權交給他的弟弟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由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把持朝政。司馬元顯是司馬道子的長子,因家世顯赫,周圍的人對司馬元顯極盡奉承巴結之能事,讓司馬元顯自以為是一代英傑,無人可比。孝武帝也因他有輔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劉氏是會稽王夫人,所以讓他享有高官厚祿,使司馬元顯更是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崩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聲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懾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
鄒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孔子為魯人,孟子為鄒人,故稱文教鼎盛的地方為「鄒魯」。《莊子.天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唐.孟浩然〈書懷貽京邑同好〉詩:「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