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雨漂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但那窩巢在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被風雨吹打得搖搖晃晃,我內心無比恐懼,卻只能無助的哀叫。」此詩或有所寄託,今日已不可確知。後來「風雨飄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局動盪不安,極不穩定。出現「風雨飄搖」的書證如宋.鄭清之〈念奴嬌.楚天霜曉〉詞:「多少風雨飄搖,夫君何素,晚節應難改。」
撥亂反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後來「撥亂反正」被用來指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風雨飄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但那窩巢在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被風雨吹打得搖搖晃晃,我內心無比恐懼,卻只能無助的哀叫。」此詩或有所寄託,今日已不可確知。後來「風雨飄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局動盪不安,極不穩定。出現「風雨飄搖」的書證如宋.鄭清之〈念奴嬌.楚天霜曉〉詞:「多少風雨飄搖,夫君何素,晚節應難改。」
九流三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西元560∼578),改革鮮卑舊俗,釋放奴隸。當時因為社會動亂不安,許多人投身佛道,尋求精神上的寄託,武帝卻認為僧道不事生產、又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應該廢除。於是在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這天,他召集大臣、沙門及道士等,討論三教的好壞,結果儒教為先,道教第二,佛教最後。 「九流」則是出自《漢書.卷一○○.敘傳下》。敘傳是作者自敘家世、生平,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的文章,典源所錄是《漢書》中為何收錄〈藝文志〉的編纂旨趣。其內容略謂:自《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問世,沒有被後人弘揚光大,反而是各種不同思想的理論學說相繼出現。這些著作經過秦朝的焚書災厄,到了漢朝重新加以收拾...
託物寓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事物以寄託作者的情興。《宣和畫譜.卷二○.墨竹.文同》:「善畫墨竹,知名于時。凡於翰墨之間託物寓興,則見於水墨之戲。」
一千零一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殊藝術手段。透過蒙在故事中神幻莫測的外衣,可以窺見古代阿拉伯社會生活的種種場景,特別是廣大人群在其中寄託的美好思想感情、願望和追求。資料參考: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6306
彭小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無不應驗了宿命的擺布。順娘的三個媳婦:阿菜、桂枝、儼賢,構成小說中間部分的重心。婚姻是她們生命的寄託;中段的三篇作品各以〈圓房〉、〈添丁〉、〈相親〉為主,亦可得見作者用心。然而正如婆母一樣,她們的姻緣都不美滿。莫非順娘果真命硬,苦了自己,也苦了後輩?作者心思細膩,用字遣詞十分精準,而且對台灣的古早習俗有精闢而深入的瞭解,鄉土氣息濃厚。 寫女性背負著舊式婚姻包袱,悲憫多於批判。筆觸平實細膩,感喟自在其中。 曾經拍成同名連續劇,並在電視頻道播出;目前正在重拍,即將上映!109602143 李品嫻編輯
保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使其安全、安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託之義,隆治平之化。」《三國志.卷五五.吳書.董襲傳》:「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龔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聶華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裂,深刻反映了那些甘願為舊勢力傳宗接代的悲劇。在此小說,聶華苓有很大的企圖心,要將個人命運和家國歷史寄託在一起,由女主角桑青改名為桃紅,呈現出近代中國的歷史悲劇。小說人物設計、場景構思、情節安排,整個用象徵手法呈現,可說是聶華苓嘔心瀝血之作。陳芳明教授曾稱此作品為「二十世紀的女性流亡圖」,讚譽此小說是聶華苓最具時代感與歷史感的經典。 評價被視為留學生文學的重要代表。陳芳明讚譽她的作品:「寫出了女性肉體的撕裂、靈魂的破碎、生命的不完整、生活的不確定。」「二十世紀的女性流亡圖」。《桑青與桃紅》被亞洲週刊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
磊落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胸懷坦白,行為不受約束。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記〉:「今夫天下磊落不羈之人,雅量高致之士,於世間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託,未有泊然頹然絕無所寓意者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