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間聘問、會盟、戰爭等政治事件,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教九流」係由「三教」及「九流」二語組合而成。 「三教」指儒、佛、道。語或出自《周書.卷五.武帝紀上》。北周武帝宇文邕,鮮卑人。生活節儉樸實,勤政愛民。在位期間(西元560∼578),改革鮮卑舊俗,釋放奴隸。當時因為社會動亂不安,許多人投身佛、道,尋求精神上的寄託,武帝卻認為僧道不事生產、又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應該廢除。於是在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這天,他召集大臣、沙門及道士等,討論三教的好壞,結果儒教為先,道教第二,佛教最後。 「九流」則是出自《漢書.卷一○○.敘傳下》。敘傳是作者自敘家世、生平,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的文章,典源所錄是《漢書》中為何收錄〈藝文志〉的編纂旨趣。其內容略謂: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在一起的人。如:「伴侶」、「老伴」、「夥伴」。《三國志.卷四○.蜀書.李嚴傳》:「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安身立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身,得以容身。立命,精神安定。安身立命指有了容身之處,生活有著落,精神上有所寄託。《水滸傳》第二回:「那裡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們正在青年,須要曉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也作「立命安身」。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都顯得那麼拙笨與多餘,惟有悵望天上自由舒捲的白雲而仰天長嘆了。這無言之言,遠勝萬語千言,而這種比興寄託的手法,深得詩中三昧,並蘊含了不盡之餘昧。            鍾惺在【唐詩歸】中評這兩句詩說:「感慨寄託,盡此十字,蘊藉不覺,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無心用世之人。」。《鹿柴》(輞川集第五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中闃寂無人,祇是偶...
醉翁之意不在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卒諡文忠。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並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2) 寓:託付、寄託
寓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託隱含的意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淵明之詩,皆適然寓意,而不留於物,如悠然見南山。」
歸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最終的依靠或寄託。如:「心靈的歸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足動物變形的第一對腳,尖端分兩歧,像鉗子能開能合,可以用來取食或自衛。《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卷四九.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級文化。是同齡同質的次級文化:由於年齡相近,使得他們溝通意見時沒有隔閡,彼此相互照應,在精神上相互寄託,再加上渴求心理慰藉的因素,學生在同儕之間尋求支持及認同,重視同儕團體的價值規範,其行為模式以同儕團體做為參照標準。是附屬型的次級文化:學生次級文化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依附在傳統文化或者是學校文化之中。其組成份子為學生,有自己的價值規準,在學校體系中產生,是構成學校主文化的其中一環。是對形式主義的反抗:青少年反抗成人世界的繁文縟節;所以,在言行、服飾上流露不拘形式,不墨守成規的特性;喜好簡潔,省略的語言和人際關係;崇尚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