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曾參與了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貶。但是,他沒有屈服於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豁達的胸襟,身處逆境,心憂天下。 初章永貞元年,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一度奉詔還京後,他又因賦詩《遊玄都觀》觸怒當朝靠阿諛逢迎上來的權貴而被貶為連州刺史,後歷夔州、和州刺史。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世事的變遷和宦海的沉浮。在被貶至安徽省和州時,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縣是個見...
百折不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節而不可奪之風」。這裡的「百折不撓」,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的意志剛強,即使受到許多挫折,仍不屈服
壓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壓迫限制,用強力使人屈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說來說去,總是中國不能自強,處處受外國人的壓制。」
對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勾結、屈服、投降
邱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抱憾遺民丘逢甲從「誓與臺灣共存亡」到「倉皇內渡」招來許多時人與後人的譏諷,然而從他的詩作來看,內渡之後丘逢甲的文風驟變,充滿悲憤激越之情,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離臺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竟黯然。」...
堅貞不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操堅定,不肯屈服。如:「革命烈士們堅貞不屈的精神,永誌人心。」「即使面對權貴的壓迫,他依然堅貞不屈、盡忠職守。」
反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遵從、壓制、順從、投誠、投降、屈服、服從、順服
男兒有淚不輕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男兒不隨便流淚。比喻不輕易屈服,向人示弱。
低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屈服、妥協。《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
屈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跪。比喻屈服、投降。《漢書.卷五十七.司馬相如傳下》:「交臂受事,屈膝請和。」《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吾欲先死以見先帝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