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躍躍欲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躍躍」一詞,較早見於晉.夏侯湛〈獵兔賦〉:「擢輕足之煢煢,振遊形之躍躍。」是形容心動不定的樣子。在唐.韓愈〈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中,有「夫得利則躍躍以喜」一句,則是形容喜悅的樣子。引申人心中急切,想要動手一試的意思。如所引典源宋.穆修〈送李秀才歸泉南序〉,便是作者敘述少年之時,去參加主司的考試,因為是初生之犢,絲毫沒有畏懼,反而自恃才能,極想在考官面前一展所學。文中用「躍躍」來形容心中急切一試。後來「躍躍欲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心動技癢,急切的想嘗試一下。另在《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則是說明,君子如果教人射箭,絕不一箭中的;而是張弓搭箭,對正目標,先做...
郢書燕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得有一點昏暗,所以這郢人對侍者說了一聲:“舉燭。”明燈高照,寫信就看得清楚了。誰知他在燭光不亮,心中犯急,腦子裡想著“舉燭”,嘴裡念著“舉燭”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把“舉燭”二字也寫到信裡去了。過後他沒有檢查就把信交給了侍者。燕相國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後,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始終覺得信中的“舉燭”二字非常費解。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一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裡,忽然靈機一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
先入為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最早聽見的說法當做是正確的,而不願做任何的改變。語本《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表示最早聽到的話容易在心中留下深刻的主觀觀念,而難以接受其他說法。《文明小史》第二九回:「盧主事這般拘執,便有他同寅一個韓主事異常開通,卻已在堂官面前先入為主,極力贊說這改法律之舉是好的。」
舉一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1>,不悱不發2>,舉一隅3>不以三隅反,則不復4>也。」 〔注解〕 (1) 不憤不啟: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憤,心中想了解卻有困難。啟,開導、教導。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 不悱不發: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悱,音ㄈㄟˇ,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 隅:音ㄩˊ,角、角落。 (4) 不復也:不再告訴他。復,再、又。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答言:「善哉善哉,敬從來命。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使我生生不失此願。好醜不離,必置心中,令佛知之。」
褻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輕視怠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只為一時間心中懈怠,口內褻瀆,又不曾實做了甚麼汙褻法門之事,便言摦報如此!」《紅樓夢》第二五回:「此物已靈,不可褻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愉快、高興。如:「和顏悅色」。《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訪知其事,心中甚是不悅。」
束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高閣」條。 01.《西遊補.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裡,見師父果然做了將軍,取經一事,置之高閣,心中大亂,無可奈何。」 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六.練兵上》:「縱有黃帝握奇、太公陰符、孫吳心法、諸葛八陣,或置之高閣,或視為陳言。」
罣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中有所牽掛。如:「祖母去世時極為安詳,毫無罣礙。」也作「掛礙」。
靦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羞澀,難為情而表現於顏面。也作「腼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