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駝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部向後彎曲拱起。[例]走路要抬頭挺胸,不可彎腰駝背。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奮舋而軒鬐。」
斷壁頹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塌殘存的牆壁。形容破敗荒涼的景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抬頭一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天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空的亮光。[例]在這峽谷底處,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光。
低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昂首、抬頭
斯賓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代表人物斯賓塞,其著有《教育論》、《心理學原理》、《社會學原理》等書。二、背景(1) 十九世紀中葉,自然科學進步、機器發明、工商發達、物質經濟的功利思想抬頭。(2) 1861年斯氏發表震驚世人的論文:「什麼知識最有價值?」即利批評希臘、羅馬古典語文為裝飾性的知識,應重視科學知識所具有的價值,認為其是實現完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三、教育主張(1) 教育目的,在於預備將來完美的生活。(2) 人類生活包含五種活動,教育上若能對於此五種活動作充分之準備,將來就可以過完美的生活:1. 與自我生存有直接關係的活動→身體的保健。2....
個體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個體性(individuality)"1.1 定義1.2 內容說明1.3 參考文獻 "個體性(individuality)" 定義 保守城邦道德氾濫主義,使得善掛帥,美及真消失不見;德的高度發揚,卻造成德而無知,變成蠢德。此時「個體性」抬頭,成為第一優先的教育目的。 內容說明 當時著名的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不斷致力於提倡、解釋個人性的重要,而其後羅馬人與希臘辯者更一再呼籲:須將個人性作為教育目標。個人是萬物的尺度為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之名言,認為人是萬物一切的衡量標準。「個別的人」不只...
仰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頭看。《文選.宋玉.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西遊記》第四一回:「若見了菩薩,切休仰視,只可低頭禮拜。」
神差鬼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鬼使神差」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據《元曲選》引)1>【上小樓】你可便恰纔到來?他便待將咱殺壞,諕的我戰戰兢兢、悠悠蕩蕩。跪在塵埃,猛抬頭,觀覷了,失驚打怪。〔帶云〕我道是誰。〔唱〕原來是匾金環故人猶在。〔云〕太保,你認的我麼?〔李逵云〕你是誰?〔正末云〕我是李孔目。〔李逵云〕誰是李孔目?〔正末云〕則我便是李孔目。〔李逵詩云〕我聽言罷笑盈腮,慌忙扶上土坡臺。雲影萬重疑是夢,月明千里故人來。哥哥,你認的兄弟麼?則我便是山兒李逵。〔正末唱〕【十二月】這一場天來大利害,則為那匾金環惹禍招災。〔李逵云〕哥哥,你既在牢裡,怎能勾出來?〔正末唱〕這都是劉唐2>打開了...
從壁上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的行動。項羽在打敗秦軍後,召見各諸侯國的將領,他們折服於項羽的威猛,在進入營門時,都跪著行走,不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就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也都臣服於他。後來「作壁上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