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竿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上,標竿學習是一項透過衡量比較來提升組織競爭力的過程,以一流的組織或經營典範作為學習的對象,經由持續改善來強化本身的競爭優勢,是一項有系統、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透過不斷地將組織流程與一般流程相比較,已獲得改善營運績效的資訊。所以,標竿學習也是一種持續改進、確保品質的管理過程。標竿學習除了將學習對象選定為同業中優異競爭對手,將字自己和競爭對手的工作程序、服務表現相互比較之外;...
分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母體產出嬰兒的動作或過程。[例]通常在分娩前,產婦會先有持續的陣痛。
繼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不斷、連接、連續、陸續、絡續、賡續、持續、延續
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_evalu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學生的學習困難持續地發生,也無法以形成性評量所採取的補救措施來解決時,這時就需要更進一步深入分析其困難形成的原因和所在,而此時所採取的評量就是診斷性評量。也就是說,假如教師想要確認學生特殊的學習問題,可能就需要參考診斷性評量的結果。我們可以想像,形成性評量就像是急救處理,對於簡單的困難可以立即給予解決,但嚴重的困難問題還是得經過較精密性的處理,而診斷性評量後的分析和處理即是屬於此類。所以,也可以說診斷性評量是一種更綜合和精密的評量,它可以發現學生在某一項特定學習內容或技能上的問題,藉此採取學習補救的措施。而這些測驗可能...
未竟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終至以逃避體驗時可能的痛苦,而不願做必要的改變,不能突破僵局也阻礙成長的可能性。未竟事務將會一直持續存在著,直到個體妥善面對、處理予之處理後才算「完成」。若累積到相當強度時,個體陷入偏激、苦悶狀態,以及自我打擊無法自拔,也容易發生偏差或異常行為(例如心神不寧、強迫性行為、過分拘泥、壓抑自我表現與自我摧殘、疲勞、注意力散漫、混亂、緊張、身體疾病、破壞等不滿足模式)而無法充分意識「當下」。 參考文獻呂勝瑛(2008)。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李茂興譯(1997)。諮商與心理治療 -的理論與實務(學習手冊) Stud...
中輟生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庭訪問之策略,而在學務處方面,生教組應協同導師進行家訪,並且寄送曠課通知書給與家長。第三天:導師除了持續聯繫外,還須向教務處、學務處以及輔導處做報備動作。而在學務處方面,學務主任應與導師、輔導處以及教務處共同研商是否確定中輟,另外生教組長方面,應填寫中輟名冊後送請校長批閱,並以特急件處理,最後則在知會註冊組,請註冊通報。註冊組:註冊組須知會生教組、補導組以及資料組,另一方面則通知上層機關,如各鄉鎮市民鄭克強迫入學委員會、台北縣教育局以及網路通報,完成手續後則在進入輔導室的追蹤輔導工作。輔導室:首先進行認輔作業,並且建立中...
意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體會。如:「這一場持續三天的大雪,使人意味出冬天的冷肅。」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為質性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其在運用的過程中,理論會從資料當中浮現出來,而紮根理論的目的就是從實際研究中統整出理論。紮根理論的關鍵要素:理論抽樣、持續性的比較方法、特定的編碼方法,則是理論得以從資料中浮現重要步驟。紮根理論的特色在於嚴謹性與系統性,但又能從龐大的資料中,找出相較量化研究更能符合研究對象的詮釋與表徵。目錄1 意義2 使用程序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意義  紮根理論最早在1960年代由Barney Glaser和 Anselm Strauss兩位社會學家所發展出來...
七個習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七個習慣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七個習慣(7 habits),指一個人具有積極主動、始終如一、要事第一、雙贏思維、解人知己、聯合增效、持續更新等七個習慣,若能努力實踐力行,會使自己成為高效能且成功的人。 內容說明七個習慣由科維(Stephen R. Covey)於1987年在《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所提出,書中列舉達成「全面成功」的七大習慣,其最深沉意義在於讓一個人身心都能得到有效開展,進而建構一個圓滿人生。 七...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適應現實的能力,以涵納本我與超我的方式,與外在世界互動。認為心智並非具單一與同質性之物此一立論,仍持續深遠的影響著心理學領域以外的人們。佛氏極為關注心智這三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特別是三者間如何互相產生衝突的方式。他在原有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基礎上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系統,提出了系統的潛意識理論。認為:本我是潛意識的結構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營,它與生俱來,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識的結構部分,處於本我與外界之間,根據外部世界的需要來活動,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則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內在的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