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宋.蔡伸〈西樓子.樓前流水悠悠〉詞:「多少恨,多少淚,謾遲留。何以驀然拚,去來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這家子是貧難之人,我拚著一主財,怕不上我的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之一。指只要棄財物和懺悔即可原諒的輕罪。如比丘、比丘尼的衣物,若超出規定或以違犯戒律的方式取得,即犯了墮,但若將此衣物給僧團與懺悔,即可原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惜任何成本、代價。例:佢這擺恁本,就係為著見該個大人物一擺。(他這次不惜代價,就是為了見那個大人物一次。)
命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犧牲自己的性命拯救他人。如:「那座雕像是為紀念命救人的英雄而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丟開。《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過得數日,又復思慕李師師之情,不能棄。」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如今官差可便棄。哎!兒也!咱兩個須索今日離別。」
明中去暗中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明處用掉、暗中又得到。《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都念道:『明中去暗中來』,真叫做:『今朝那管明朝事!』」
近即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近處而謀求遠地。比喻迂拙而不切實際。《孫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句下唐.杜牧.注:「易其居,去安從危;迂其途,近即遠。」也作「舍近謀遠」。
身圖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犧牲性命,圖謀報恩。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五齣:「剩此微軀,皆賴天恩庇;身圖報,如何敢逡巡迴避。」
毋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得。例:恁貴个東西𠊎實在毋得買。(這麼貴的東西我實在不得買。)
棄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所得指學生因就學而無法獲取之所得,為教育成本之一部分。
  計算教育成本時,應不只包括直接的支出,尚應運用機會成本的觀念,估計一些隱藏性的成本如棄所得。因學生在學校受教育或準備進學校受教育所花費的時間不是沒有成本的。只要那些沒有接受教育或只接受極少教育的人仍有獲得工作的機會,學生若選擇去工作而非進入學校,必然會有些收入,這即是接受教育的棄所得。
  因為法律上禁止十四歲以下兒童從事大多數的工作(除了一些有限度的兼差性質的雇用),這個年齡群體的棄所得似乎不存在。但一些兒童可作一些家庭性、農場性或父母的工作,這種情況下仍有棄所得存在。蘇爾茲(T.W. Schul...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