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79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讀寫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研究,幼兒不需指導,只要有文字的刺激便能學習。故環境中得學習遠重要於課堂教學。3.語言的口說或書寫都是採用相似的學習策略。4.未接受書寫訓練的幼兒,平時早已出現塗寫亂畫的行為。5.讀的準備包含視覺的統整與認知的能力;寫的準備則為小肌肉的發展成熟,故在小肌肉的發展未成熟前不適合過早的練習寫字。 讀寫萌發的特徵1.當幼兒出現下列行為時代表讀、寫能力已萌芽:注意環境中的文字,並認出某些字、認出自己的名字、主動拿著書並替書中的圖命名或改編書中情節、畫...
凌性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月,〈有信仰的人〉獲台灣文學獎新詩首獎。 2007年 8月,獲高雄市創作補助進行《海誓》詩集之書寫。7月,出版文集《燦爛時光》(爾雅出版社)。8月,出版詩集《所有事物的房間》(花蓮縣文化局)。 作者自述 此在人生,我渴望真實與永恆。體制之中我熱愛似不可得的自由,唯其不可得,能夠自在也就心滿意足了。藉著書寫,倏忽即逝的都找到恆定不移的可能。藉著書寫,可堪紀念的往事都將留...
價值澄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網咖、網際網路、朋友、嗜好,且要配合學生年齡及成熟度;在活動設計方面,教師須掌握生動有趣的精神,活用書寫活動、澄清活動及跑論活動。書寫活動是讓學生以紙筆來填寫一些問題,以澄清學生的思考;澄清活動是教師針對兒童的言行與感受給予適切的反應,並引導學生澄清其價值觀念;討論活動是指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不做評論,也不加以主導,只是持續引導學生做更開放的討論。為了有效實施價值澄清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平時宜留意報章雜誌的資料和日常生活的例子,以作為教學素材。在教學活...
抬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統書寫表示禮貌的格式。遇值得尊敬的對象,有關其稱謂、身體、行為等詞原行空一格再寫,稱為「挪抬」,或換行頂格再寫,稱為「平抬」。《孽海花》第一九回:「只見榻上枕邊,拖出一幅長箋,滿紙都是些抬頭,那抬頭卻奇怪,不是閣下臺端,也非長者左右,一疊連三全是『妄人』兩字。」
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其他社會制度需要的行為模式。學校基本上是兒童第一個接觸階級、科層環境的場所。學校不只教導兒童閱讀、書寫和其他領域的技巧,同時也是訓練他們尊重權威、準時、遵守規定的地方,這些技巧為他們日後進入看重這些特質的組織工作,預作暖身。 參考文獻註1: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頁78-84。學富。註2:齊力(2009)。社會學,頁80-88。雙葉書廊。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教學資源入口網: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
兔起鶻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子剛躍起,鶻鳥就猛衝下來。比喻動作快速敏捷。《野叟曝言》第一四回:「兩隻眼睛,兔起鶻落的,監押著管帳先生及家人們。」後常借比喻書寫作畫時下筆疾速。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書寫方法。運筆至轉彎鉤處,先輕頓,再轉筆而出。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上.書學.隸書》:「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桃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相傳有神荼、鬱壘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時於門旁設兩塊桃木板,上面書寫二神之名或畫上其圖像,用以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殺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製作竹簡,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書寫並防止蟲蠹,此一製作程序,稱為「殺青」。漢.劉向《別錄》:「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稱為「汗簡」、「汗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