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福佑。《左傳.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文選.張衡.東京賦》:「神歆馨而顧德,祚靈主以元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平靜。《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文選.張衡.東京賦》:「區宇乂寧,思和求中。」
三令五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鉞:音ㄈㄨ ㄩㄝˋ,古代之刑具,引申為刑罰。〔參考資料〕 《尹文子》逸文(據《文選.卷三.賦.張衡.東京賦》李善注引)將戰,有司讀誥誓,三令五申之,既畢,然後即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草。《墨子.三辯》:「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聆缶之樂。」《文選.張衡.東京賦》:「兆民勸於疆場,感懋力以耘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繼承。通「纘」。《禮記.祭統》:「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文選.張衡.東京賦》:「且夫挈缾之智,守不假器,況纂帝業而輕天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爾雅.釋詁下》:「禕,美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漢帝之德,侯其禕而。」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勾結做壞事。《三國演義》第一回:「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敦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恃』。」《蕩寇志》第九回:「蔡京班師回朝,不日到了東京,面聖謝恩,同童貫朋比為奸,官家竟被他們瞞過。」也作「朋比作奸」、「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驚嘆、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辭,驚語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吁!漢帝之德,侯其褘而。」唐.韓愈〈進學解〉:「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俗、低賤。如:「卑鄙」、「鄙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漢.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君今出語一何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類數之詞:(1)表複數。如:「我等」、「爾等」、「一干人等」、「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金融中心。」(2)表列舉不盡。如:「我每天單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廚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說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