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霓裳羽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唐代的宮廷樂舞曲。原為西域樂舞,初名〈婆羅門曲〉。玄宗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獻上,又經玄宗改編增飾並配上歌詞和舞蹈,於天寶十三年改用此名。其樂舞皆描寫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安史之亂後,此曲散佚,後南唐李後主得殘譜,補綴成曲。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也稱為〈霓裳〉、〈霓裳曲〉、〈霓裳羽衣〉。
金縷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樂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詩:「秋持玉斝醉,與唱金鏤衣。」
奏鳴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的一種類型。早期有單樂章,十八世紀發展成複合曲式,通常為三到四樂章。為英語sonata的意譯。古典時期以後的奏鳴曲,第一個樂章多為奏鳴曲式,中間樂章為歌謠體的慢板、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終樂章通常為輪旋曲。由鋼琴獨奏或搭配一件管、弦樂器合奏,例如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長笛奏鳴曲。
霓裳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參見「霓裳羽衣曲」條。
引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的開始,稱為「引子」。如南曲的引子在各折之前。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唱賺在京師日,有纏令、纏達;有引子、尾聲為纏令;引子後只以兩腔互迎,循環間用者,為纏達。」
折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屬橫吹曲。傳為漢朝張騫從西域傳入的摩訶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而成,為軍樂。魏晉時古辭亡佚。南朝梁、陳以後多用為傷春懷別,思念遠人之辭。曲調憂傷悲涼。也稱為「折楊柳」。
靡靡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陛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好演奏給他聽。在奏樂過程中,有許多隻黑鶴聞聲飛來,與樂齊鳴、共舞,聽得晉平公龍心大悅,又問師曠是否還有更高亢的音樂?師曠說還有清角樂,平公又要求要聽,師曠說:「不行!這是...
眾口難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個人口味不同,難以調和出使大家都滿意的味道。也比喻眾人的言語、意見很難取得一致。元.鄧玉賓〈粉蝶兒.丫髻環絛套.普天樂〉曲:「羊羹雖美,眾口難調。」《封神演義》第三三回:「臣非縱子不忠,奈眾口難調。」
曲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的調子。[例]這首歌的曲調婉轉,演奏起來一定動聽。
主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音樂上指樂曲中顯著而富有特色的主要旋律,為一樂曲的核心,亦為樂曲發展的要素。有些大型作品會包含數個主題,而有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等之分。theme中譯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