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茉莉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最早源於清乾隆年間。流行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多以讚美茉莉花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各地曲調雖不盡相同,但歌詞大體一致。其中江蘇省的〈茉莉花〉流行最廣。也稱為〈鮮花調〉。
相和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西漢至魏、晉時期,樂府對北方民間歌曲進行藝術加工,並加上管弦樂器的伴奏,衍變成相和歌。相和歌有幾種類型:最初的表演形式是徒歌,梁沈約〔宋書‧樂志〕云;「凡樂章古辭之存者,並漢世街陌謳謠。」又云:「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前者即是指不用任何伴唱伴奏的民間歌曲,後者是指發展為相和形式,由擊節鼓者主唱,並由管弦樂器更疊相和,是相和歌的典型方式。若未用絲竹樂器,人聲與打擊樂器相伴和,可追溯更早,如〔史記‧刺客列傳〕載:「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又如〔莊子‧大宗師〕所記「磋來桑戶」之歌,宋玉〔對楚王問〕所記「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則是人聲伴唱的形式。
  相和歌發展...
瓠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人,擅長鼓瑟。每鼓瑟時,樂曲動聽悅耳,鳥必飛舞,魚群必躍出水面而聽之。見《列子.湯問》。
組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幾首短曲組合成套的樂曲。為英語suite的意譯。可分為古代組曲和現代組曲兩種。前者流行於十七、十八世紀間,由同一調性的各種舞曲串連而成。後者則無嚴格的組成規範,可從歌劇、舞劇、戲劇配樂等的音樂中選出若干段樂曲集合而成,例如《卡門組曲》、《胡桃鉗組曲》;亦有根據特定的主題專門創作,如《天方夜譚》。
牧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以鄉村生活情趣為題材的詩歌和樂曲
輪旋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式名。Rondeau(法)、rondo(義)中譯名:(1)本為十三、十四世紀流行於法國的一種舞曲。舞蹈者手牽著手圍成圓圈,獨唱與合唱交互反覆著。以後逐漸發展為器樂曲的一個樂章,亦可獨立成曲。(2)一種包含一個特定主題和若干插入段所構成的器樂曲。輪旋曲的主題通常出現三次,並與插入段輪流變換。其一般形式為:A-B-A-C-A。也稱為「迴旋曲」。
平沙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是近三百年來傳譜最多、流行最廣的琴曲之一。曲譜最早載於刊印的明崇禎七年(西元1634)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曲中描繪了一幅恬靜優美的水墨小品畫:黃昏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安詳恬靜,濛濛如霜。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徘徊飛鳴,先有幾隻降落在其上,仰首與空中的飛翔者相互鳴叫呼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遠望去,雁群、沙岸、水波,多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漸漸睡去。現存琴譜的同名作品有百種,這些琴譜的分段雖然不同,演奏時音節大致相同,也能用其他種樂器演奏。也稱為〈雁落平沙〉、〈平沙〉。
梅花三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笛曲已失傳,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西元1425年)。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也稱為「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鳳求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古琴曲。漢司馬相如作客臨邛時,為卓文君所奏之曲,因曲辭有「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句,故稱為〈鳳求凰〉。全曲包含熱烈的求偶、象徵男女主人公非凡的理想、高尚旨趣、知音的默契等意蘊。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
滿庭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十番鼓(民間樂器名)曲。流行於江蘇省無錫、蘇州等地。經長期流傳,由聲樂曲牌演變為器樂曲。全曲結構嚴謹,由主旋律「滿庭芳」及其變體貫穿而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