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45 ms
共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經驗學習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化為內在省思,並藉由省思與檢視問題的核心所在,尋求與過去經驗的結合,以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三)歸納(generalizing):透過不斷的與他人討論以及自我的反思,將前一階段思考的想法與得到的經驗作歸納與連結,累積成概念以做為將來解決問題時的最佳應用策略。(四)應用(applying):歷經活動體驗、內省反思、以及想法歸納的過程後,經驗學習圈最重要的成效,即是個人能將所...
|
陌生情境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sorganized/disoriented)不屬安士渥斯的依附分類,是後人重複安士渥斯的研究新歸納出的依附類型,為最不安全依附的表現。母親在身邊時,幼兒對於要接近還是逃避母親顯得茫然,與母親重聚時,出現發愣的情形,母親拉他時,他可能先靠過去一會兒又突然離去。此依附類型在部分受虐兒身上可見。 綜合觀點依附的影響因素並非母親對嬰兒的反應多少,而在母親對嬰兒的訊息是否能適當、敏感的回應。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陌生情境測驗英文關鍵字:Strange Situation 參考資料何薇玲著。幼兒發展與輔導,2012年七版,頁10...
|
認知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經由認知歷程從式學習活動時,無論所學習的是知識技能或是人際關係,都需要個人在心理上運用他以前學得的知識經驗,憑記憶去辨別、選擇、思維、分析、歸納,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像此種由個人自主控制其內在心理活動歷程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切方法,稱為認知策略。基於此義可知,在學校認之教學時教導學生學習認知策略,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教學生學習認知策略,由重於教其學習知識。因為只要學到了認知策略,學生就會有能力自行求取新知是。在認知教學歷程中,應該教學生學習何種認知策略?以下三點是蓋聶的建...
|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需求(例如食物、水、睡眠),需求是一種能量和驅力的來源,驅策個體使用能量降低需求。以下將動機理論歸納三大取向---(1)生理取向1.生理平衡控制理論(homeostatic regulation)(Keesey等人):強調個體生理維持平衡狀態的傾向。2.對抗歷程理論(Solomon):一種改變現象,用來解釋人們獲得動機時的情緒歷程模式,會對抗現存的力量,而拉向平衡中性狀態。3.激發理論(Yerkes & Dodson):當神經系統的活動引起達到最適度的激發程度時,個體能表現最好。(2)人格取向1.需求理論(M...
|
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綜合、歸納
|
史金納(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幼兒反應) →S(注視反應而變成內在刺激) →R2(幼兒口語說出聲音)。至於,史金納理論摘要可以歸納如下:1. 假設—行為改變是環境的條件與事件之函數。2. 學習---以反應頻率之增加來界定的行為改變。3. 學習要素—區辨刺激—反應—增強刺激。4. 複雜學習之教學設計—刺激—反應—增強序列的設計,用來發展複查的反應。5. 教學設計之主題課題—刺激控制的變遷;增強之適切性與時機之當握;避免運用懲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科、史金納英文關鍵字:Social Studies、Skinner 參考資料陳國彥博士著。社會領域...
|
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註1) 定義人的生命開始於受精卵的終止於死亡,在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各種變化,人生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三類:1. 暫時性得改變:如飢渴飽飲睏睡生理循環的替代,喜怒哀樂情緒的起伏變換,動靜坐臥起居作息語言行為的輪替表現。2. 學習性的改變:因為個體本身特定的經驗所導致的比較長期性的改變,譬如透過閱讀而獲得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經過練習而從不會游泳變成會游泳,受過幾次責罵處罰而從說實話變為說謊以逃避責罰。3. 發展性的改變:這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帶來的身心狀況和行為模式的改變。例如:受精卵經歷280天德孕育而長成3公斤重50公...
|
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法1."演繹法"步驟:(1)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3)提出假設(4)選擇假設(5)驗證假設2."歸納法"步驟:(1)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3)蒐集資料(4)整理資料(5)總括結論 注意事項1.此教學法之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善於運司及解決問題之能力;不重視知識和課文之記憶與背誦。故教學時,教師必須慎重選擇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想。2.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不論使用演繹法或歸納法,不必拘泥形式,嚴守方法之步驟;要靈活運用,必要時視問題之性質,可將兩...
|
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實踐中歸納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
|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_knowledg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反饋、強化、反應與保持、保持與遷移。這些階段是連續與必須的,在教學中有些階段會相互組合,因此可將其歸納成:前三個階段為學習的準備,中間的四個階段是知識的獲得與作業,最後兩個階段為學習的保持與遷移。促進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方面要在三大階段中進行,另一方面因為陳述性知識各個階段是一連續過程,因此在過程中基本的條件具體,分別為:把握課堂教學速度、使用表像、使用類比、使用典型例題,以及注意組成知識系統等。 價值1.建構生活的意義2.學習程式性知識的基礎 參考文獻王克先(1989)。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皮連生、邵瑞珍(19...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