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世流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芳百世」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文德郭皇后》1>黃初三年,將登后位,文帝欲立為后,中郎棧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故西陵配黃2>,英、娥降媯3>,並以賢明,流芳上世。桀奔南巢4>,禍階末喜5>;紂6>以炮烙7>,怡悅妲己8>。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六宮9>,虔奉宗廟,陰教聿10>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書宗人釁夏云,無以妾為夫人之禮。齊桓誓命于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后,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
莫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爭,世無刑民,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論語.子路》。 (2) 惠王:本文所提「七主」,唯獨此處作「王」,疑為「主」之誤。 (3) 振主:擅作威福的暴君。 (4) 錯:通「措」,安置。 (5) :通「悟」,覺悟。〔參考資料〕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
蓋世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步當世的才識。明.方孝孺〈深謀論〉:「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
一木難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思就是說,蓋廊廟那樣龐大的建築所需要的材料,不是一棵樹木上的枝幹所能完全提供的;同樣的,一個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也不是君王一個人的能力所能承擔,必須依賴其他朝臣同心協力。這就是「獨木難支」的道理。後來「獨木難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另有一個關於「獨木難支」的故事︰晉朝的任愷(ㄎㄞˇ)與和嶠(ㄐㄧㄠˋ)本來交好,後來任愷失去權勢,有人就問和嶠說︰「你們不是好朋友嗎,為何你眼看著任愷失勢,卻不肯幫助他呢?」和嶠回答︰「元裒(任愷之字)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意思就是說,任愷不知檢點,自取敗...
稷下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威宣王時,聚集於稷下講學議論的文學游士。《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自鄒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鄒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
朝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間互相訪問的禮節。《禮記.中庸》:「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眾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其事。官正以敬其業,和順以事其上,如此則至治已。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也。故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國,故桀之所以亡,堯不能以為存,然而堯有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流芳後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芳百世」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文德郭皇后》1>黃初三年,將登后位,文帝欲立為后,中郎棧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故西陵配黃2>,英、娥降媯3>,並以賢明,流芳上世。桀奔南巢4>,禍階末喜5>;紂6>以炮烙7>,怡悅妲己8>。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六宮9>,虔奉宗廟,陰教聿10>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書宗人釁夏云,無以妾為夫人之禮。齊桓誓命于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后,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
混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分別的樣子。《荀子.非十二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也作「渾然」。
隨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法度:法律和制度。 (2) 節:限制、控制。 (3) 時變:時局的變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