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古典舞劇的統稱。芭蕾為英語ballet的音譯。起源於十五世紀義大利宮廷,為一種典雅帶有戲劇性的舞蹈。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方式,強調足尖舞蹈技巧,並以動作表現多種感情。舞者必須保持高度平衡及輕盈,展現高尚文雅的儀態。各國的芭蕾均有獨特風格,如美國芭蕾舞節奏明快、富活力,英國芭蕾舞典雅,俄國的芭蕾舞有力而華麗。芭蕾舞的主題初為具道德或政治意識的神話戲劇,十九世紀漸轉向逃避現實、追求異國情調。現今的芭蕾舞劇,多已非戲劇性的表演,僅是表現一段音樂或某一動作發展出來的舞蹈,強調心境與感受的表達,也反映生活緊張的壓迫感。
八股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時規定的應考文體。其體制源於宋、元的經義。最初八股考試命題採用經書中人倫治道之言,應試者據以敷陳經義,有若代聖賢立言,稱為「制義」。元仁宗以四書命題,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時科舉考試亦多取四書中的語句命題,故稱為「四書文」。明成化以後漸成定式,清光緒末年廢除。文章結構可分為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八部分,全文對格式、體裁、用語、字數有嚴格規定。也稱為「八比文」、「制藝」、「時藝」、「時文」。
基爾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中世紀時,工匠或商人依據行業,為了互相幫助、保護,以及壟斷工藝技術所形成的一種協會,後來逐漸成為職業獨占團體,也就是公會,如商人公會、手工業公會等,此制度於產業革命後衰落。基爾特經常被視為現代同業公會的前身,其目的與功能包括調解同行貿易利益的衝突、議定共同遵守的規範,以及建立與維護行業形象。基爾特議定行規的公共聚會場所與聚落,也常成為早期大學與城市的雛形,如牛津、佛羅倫斯、倫敦等。為guild的音譯。
培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俱存。(二) 知識論:1. 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2. 「知識」起源於感官,是經過懷疑之後可驗證的。3. 人類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征服自然。4. 培根的科學方法是以實驗和歸納法為主。 教育的主張(一) 教育目的:求得豐富的知識,最終目的在於征服自然。(二) 教育內容:注重實用的知識教育。(三) 教育方法:透過實驗、觀察、歸納法 資料來源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賦賦源,即辭賦的起源,辭賦文體的源頭,是辭賦流變的端點。 “源”是位於河流上源的地名。河流一般發源於山地,而省(區)界大多以山脈為準,於是,以“源”作為地名用字的大多位於各省(區)的邊界。於是,“賦源”並非指界限,而是一個填補空白的哲學量變。賦源,對於文體的賦來源,是屈賦為源頭,後化為漢賦,因為漢人將屈賦也稱賦——不歌而頌之說。至於修辭方法的賦,那麼因該就是指詩經中的平鋪直敘了。“不歌而頌”的“詩歌傳統”算得是辭賦源頭。賦的源流有四種常見的說法,而第四種並不是“隱語說”。賦源,是辭賦文體“流變”,中國辭賦文學二千餘年...
蹴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踢球遊戲,類似現今的踢足球。根據《事物紀原》的記載,起源於黃帝時代,流行於漢唐,宋代發展到巔峰,明清逐漸衰微。現在的踢毽子還留有蹴鞠的影子。明汪雲程著有《蹴鞠圖譜》,記載唐宋到元明間蹴鞠的比賽、遊戲的方法,以及球場的形式、規例。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二:「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作「踢鞠」、「踢毬」、「踢圓」、「蹴踘」、「蹴圓」。
西瓜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瓜效應,或稱衣尾效應(英語:Coattail effect),原意指的是牆頭草基於自身利益,靠向勢力強大或局勢較有利一方的情況。即牆頭草、騎牆派。以政治立場來談西瓜效應就是誰有利就支持誰......好聽一點...識實務者為俊傑......難聽一點....難免流於勢利 語源 西瓜效應一詞源於閩南語俚語「西瓜偎大邊」ー指專挑較大的西瓜剖片,引申一人勢利眼、投機取巧,祇靠向較優勢的一方。後由臺灣媒體創造此一新詞。英語的語源則是「on the coat tails of」這個片語,直譯為「在…的衣尾上」,意為「依靠…的幫助」...
中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目錄1 起源1.1 唐朝1.2 明朝2 習俗2.1 一、拜月:2.2 二、走月亮2.3 三、偷瓜菜2.4 四、吃月餅2.5 五、吃柚子3 相關連結 起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朝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2月9日,由美國麻省霍利奧克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發明。 起初,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將籃球膽托來托去,參加人數、擊球次數不限。比賽中網高1.98米。這就是排球的雛形。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舉行了第一場公開比賽。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
亞馬孫河(Amazon Riv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