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83.48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古典舞劇的統稱。芭蕾為英語ballet的音譯。起源於十五世紀義大利宮廷,為一種典雅帶有戲劇性的舞蹈。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方式,強調足尖舞蹈技巧,並以動作表現多種感情。舞者必須保持高度平衡及輕盈,展現高尚文雅的儀態。各國的芭蕾均有獨特風格,如美國芭蕾舞節奏明快、富活力,英國芭蕾舞典雅,俄國的芭蕾舞有力而華麗。芭蕾舞的主題初為具道德或政治意識的神話戲劇,十九世紀漸轉向逃避現實、追求異國情調。現今的芭蕾舞劇,多已非戲劇性的表演,僅是表現一段音樂或某一動作發展出來的舞蹈,強調心境與感受的表達,也反映生活緊張的壓迫感。
波修瓦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舞團成立於1776年,由當時莫斯科著名文藝支持者烏魯索夫(Urusov)王子贊助成立。當時舞團座落於丕托羅夫斯基(Petrovsky Theater)劇院。不幸該劇院曾兩度遭祝融直至1825年1月19日新劇院始落成,正式更名為波修瓦劇院〔參見波修瓦劇院(Bolshoi Theatre)〕,並演出《繆斯們的喜悅》作為開幕演出。1850年時舞團即有155名舞者。1898至1924由高爾斯基(Gorsky, Alexande, Alexeievich, 1871-1924)任藝術指導,此時劇院曾因財務運作短絀而難以運作,高爾斯基乃將芭蕾與管弦樂結合,使舞團得以重新再出發並獲得國家的補助。 19...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莫斯科古典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由蘇俄文化部於1967年成立,現為俄羅斯的頂尖舞團;為波修瓦(Bolshoi)與「基羅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之外的三大舞團之一。自1977年開始,舞團由卡薩基納(Natalya Kasatkina)與瓦希佑夫(Vladimin Vasilyov)擔任藝術指導。他們倆人皆為「波修瓦芭蕾舞團」的知名舞者,且為「波修瓦舞團」創作了多齣芭蕾舞劇與歌劇及電視專輯。該團舞者於國際芭蕾大賽中均有傑出的表現,共贏得二十面金牌,以及巴黎舞蹈學院頒發的三座優勝獎項。舞團以融合古典傳統與現代元素為其獨特之舞蹈風格。在當地,舞團常於克里姆林宮、奧林匹克音樂廳、露西雅國家音樂廳演出。迄今該團...
舞團簡介。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成立於1669年,其輝煌的歷史迄今已有三百多年了,是舞蹈藝術悠久歷史的傳承者。其起源可溯自法王路易十四的時代(Louis ⅩⅣ, 1638-1715),他1661年建立了皇家舞蹈學院,並制定了芭蕾基本姿勢及技巧,至今仍為舞者在舞步和身體動作運用上的準則。從十八世紀起,法國舞蹈家和編舞者就不斷受邀到全歐各地宣揚法蘭西學派的舞蹈。它曾經以浪漫主義風格的飄逸仙女和高貴仕女角色聞名天下,可是之後卻被瑟給.狄亞格烈夫(Sergei Diaghilev)引進的「俄式芭蕾」旋風所席捲,使法國芭蕾出現了興衰迭起的歷史。「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向來堅持以舞碼完整和風格多樣為主要路線,而非某...
舞團節目單1993年。
莫斯科市立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於1989年由維克多.史莫諾夫.葛洛凡諾夫(Victor Smirnov Golovanov)創立。該團有八十位舞者,均受過完整古典芭蕾的嚴格訓練。舞團宗旨是將十九世紀正統古典芭蕾的原創風貌,不作任何改變地傳授給年輕的舞者們,並鼓勵舞者用個人獨有的特質重新詮釋舊作。葛洛凡諾夫畢業於莫斯科編舞學院,六十年代中期曾投身至電影的拍攝,與拉夫羅夫斯基及巴斯曼特瓦洛(Bessmertnova)合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贏得了蒙地卡羅影展獎項。此後尚有《費歐德洛》、《飛越蘇聯》、《莫斯科風雲》等佳作。許多國際知名芭蕾舞星都曾參與演出。葛洛凡諾夫曾任「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
舞團提供資料。
加拿大國家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希麗亞.法蘭卡(Celia Franca)於1951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成立。其目的是要把它建立為一支古典芭蕾舞團,演出傳統古典作品及當代作品;更鼓勵創作與加強本土編舞家的培育。該團於1951年11月12日於伊頓劇院首度公演,演出舞碼為《仙女們》(Les Sylphides)及取材自「伊果爾王子」的《波洛夫茲舞》(Polovtsian Dances)。1970年應邀參加於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演出,1972年,第一次巡迴歐洲,在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比利時、摩洛哥、瑞士、德國演出。同年,該團邀請俄籍芭蕾男星紐瑞耶夫(1938-1993)演出其作品《睡美人》。1976年葛蘭特(A. G...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20世紀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毛里斯.貝嘉(Maurice Bejart)所創立。毛里斯在1959年完成《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後,為了應付此大型作品演出,他將所負責的「芭蕾劇院」(Ballet Theatre)、布魯塞爾的「莫內劇院」(Theatre Royal de la Monnaie)以及英國的「西方劇院芭蕾舞團」(Western Theatre Ballet)合併,取名「20世紀芭蕾舞團」。1960年舞團正式成為一永久性組織,附屬於「莫內劇院」,但不需配合劇院歌劇作固定之「幕間插曲」(Divertissements)之演出而得以在國內外巡迴公演。該團擁有一百多個舞碼,大多數為...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美國芭蕾舞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33年由美國芭蕾的推動者林肯.柯斯汀(Lincoln Kirstein, 1907-)邀請前俄羅斯芭蕾舞團(Diaghiliev´s Ballets Russes)的舞蹈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來美國成立的,目的在建立美國式獨特的芭蕾風格。在訓練了僅半年後,巴蘭欽就為這群學生編他在美國的第一個舞作《小夜曲》(Serenade, 1934),對外公演。1935年,舞團正式命名為「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即現今的「紐約市立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之前身。期間,舞團雖然曾更名為「美國卡洛凡舞團」(Ameri...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臺北室內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91年九月,由蔣秋娥與邱馨慧共同成立,團長為蔣秋娥。蔣秋娥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研究所,1989年曾入選國家戲劇院「明日之星舞蹈工作室」榮譽芭蕾舞者,1998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學金赴歐考察。舞團以「遊走在現代和芭蕾,展現舞蹈的可能性」為主要目標,並結合美術、音樂、文學、劇場等多元的藝術類別來創作。為提昇舞團水準,1994年起邀請旅德舞蹈家余能盛擔任藝術總監,每年定期回國訓練舞者;而舞團舞者更是臺灣的芭蕾舞佼佼者。余能盛畢業於文化大學舞蹈系,1986年曾擔任德國「聖都斯基芭蕾舞團」(Ballet Schindowski)獨舞者,1993年任「歐斯納布魯...
舞團提供資料。
皇家芭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的名字是自1956年10月31日取得皇家註冊(Royal Charter)後而變更的。舞團歷史可追溯到1926年妮 特.瓦洛(N.nettede Valois, 1898)在倫敦成立的編舞藝術學院(Academy of Choreographic Art)。學院學生時常在瓦洛為老維多利亞(Old Vic)編製的芭蕾中演出。1931年莉莉恩.卑利絲(Lilian Baylis)邀請瓦洛攜其舞蹈學院駐紮於當時新成立的莎德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早期的代表作如瓦洛的《天鵝湖》、《柯碧利亞》、《吉賽兒》、《胡桃...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