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1.25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創制與複決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等事,以投票表達意見,依據公民投票所涉及之決策議題可分為超越憲法的公民投票及憲法下的公民投票,前者源於國民主權,如:制憲公投,而後者則以憲法之規定運作。(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317-319。註2:林又蓁,<公民投票制度之研究─以我國首次實施公民投票為例>,民9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創制權、複決權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在教育上重視溝通、知識所引導的興趣、培養成熟的人,並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達到教育的目的。  批判理論起源於1929年德國法蘭克福所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當時該所主要成員有霍克海默、阿多諾與馬庫色,他們的理念雖未完全相同,但卻是一致對傳統作嚴厲批判。法蘭克福學派是批判馬克思主義最力者,批判理論的後設理性雖不排斥人性的物質面,但主張人性並不是以物質為基礎,而是在自然、社會與自我三個生活面向中顯現出來。(陳嘉陽,2012) 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引自陳心怡,2001)一、 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祇有會意,別無形聲,其失均誣矣。」(《說文解字注》)四、漢字學意義:李孝定《漢字史話》:「文字起源於圖晝,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俱備了形和意,一旦與語言相接合,賦予了圖畫以語言的音,於是俱備了形、音、義等構成文字的三要件,便成為原始的像形文字,這是屬於表形階段;指事已屬表意文字,它本身是從表形過渡到表意意階段的中間產物;會意自然是表意文字的主體,它是以像形為基礎而產生的;假借則已進入了表音階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字則是了它的啟示纔產生的;但形聲字一旦產生,立即令所有造字方法失去光彩,它不但成為表音文字的主...
河東獅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至今仍然是兇悍妻子的形容詞。 解釋 比喻妻子兇悍,大吵大鬧。 詞意 相似:畏妻如虎相反:內助之賢 例句 王太太常常河東獅吼,讓王先生不太願意回家。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並提供未來行動的意見,因此可用於解決問題與建構理論。社區發展的行動研究社區發展方面應用行動研究,源於1960年代,當時為了解決美國貧窮問題,乃嘗試以一種社會實驗,讓資源集中於重點社區,探討社會問題的成因,實驗新的處理方法,同時監測結果,並將研究結果回報給政府及地方發起人,共同決定政策上的運用。這種取向顯示,行動研究適合應用社會科學的知識及研究技術來解決社會的問題。教育的行動研究教育界在1940年代晚期開始嘗試運用行動研究,到了50年代晚期與60年代初期間,由於美國學術風氣偏好政府支持的大規模研究,因而放棄小規模的行動...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淺深自然就影響詩的成就。而有人以為「一知半解」即源於此處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來形容了解有限,不夠深入。
布衣卿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2245~ 2.語譯  "布衣卿相"一詞源於戰國,是指貴族沒落,平民崛起,一般百姓方有受教育的機會,進而因為自己的才能,而受到國家的任用當官 3.故事內容 於是資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而奉陽君已死,即因說趙肅侯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賢君之行義,皆願奉教陳忠於前之日久矣。雖然,奉陽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賓客游士莫敢自盡於前者。今奉陽君捐館舍,君乃今復與士民相親也,臣...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2 生命教育的意義3 生命教育的目的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命教育的起源生命教育的概念起源於澳洲,1979年澳洲雪梨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C),以健康取向為主,目的是預防藥物濫用、暴力及愛滋病等情形的防治(註1)。但不同於澳州雪梨LEC 成立的背景因素,孫效智認為近年來台灣提倡生命教育的社會背景則與暴力有關,一是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二是青少年的自我傷害或自殺。國內「生命教育」的提倡,溯源於<...
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同生物組織的各部分一樣相互依賴。 二、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起源:主要源於黑格爾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由馬克思結合成唯物辯證法,藉以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以及歷史變遷的方式。定義:用辯證、反省思考的理性方式研究人類社會。批判社會學的傳統可略分為兩個支流:(1)衝突理論:如齊美爾(G. Simmel)的形式社會學、達倫道夫(Dahrendorf)、科塞(A.L.Coser)(2)批判理論:以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霍克海默(Horkheimer)、阿多諾(Adorno)、馬庫色(Marcuse)及哈...
永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永恆主義1.1 教育主張1.2 學校課程1.3 教師角色1.4 「派代亞」計畫(The Paideia Program)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永恆主義  永恆主義(Perennialism)為西方哲學派別之一,是最古老且最保守的教育哲學,其根源於唯實主義,代表人物有Robert Hutchins、Mortimer Adler、Allan Bloom等。許多美國殖民與後殖民時期的教育到十九世紀末期被永恆主義的思想所主導。(Allan C.Ornstein,2004)  永恆主義教育哲學注重心靈之陶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